- 相關(guān)推薦
《沉思錄》讀書筆記(精選2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沉思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1
形而上學和認識論是哲學發(fā)展歷史上的兩大主題。
哲學的作用似乎是為虛無縹緲的理論,發(fā)現(xiàn)并去證實其存在。
讀書的過程中會時不時看到這樣的字眼,到底何謂“形而上學”?
最近在讀《沉思錄》,剛開始是從頭到尾囫圇吞棗般瀏覽了一遍,現(xiàn)在在看第二遍,這本書語言樸實無華卻不容易理解,而且我認為,讀一遍兩遍根本就很難對哲學這種存在有較深的認識,書中許多地方表述讓人覺得很高尚。其中有些我認為很耐人尋味的句子想分享給大家。
1、早晨當你不情愿地起床時,讓這一思想出現(xiàn)——我正起來去做一個人的工作。如果我是要去做我因此而存在,因此而被帶入這一世界的工作,那么我有什么不滿意呢?難道我是為了躲在溫暖的被子里睡眠而生的嗎?——但這是較愉快的!悄愕拇嬖谑菫榱双@取快樂,而全然不是為了行動和盡力嗎?你沒有看到小小的植物、小鳥、螞蟻、蜘蛛、蜜蜂都在一起工作,從而有條不紊地盡它們在宇宙中的職分嗎?你不愿做一個人的工作,不趕快做那合乎你本性的事嗎?——但休息也是必要的。
——休息是必要的,但自然也為這確定了界限,她為吃喝規(guī)定了界限,但你還是越過了這些限制,超出了足夠的范圍;而你的行動卻不是這樣,在還沒有做你能做的之前就停止了。所以你不愛你自己,因為,如果你愛,你就將愛你的本性及其意志。那些熱愛他們各自的技藝的'人都在工作中忙得精疲力盡,他們沒有洗浴,沒有食物;而你對你的本性的尊重卻甚至還不如雜耍藝人尊重雜耍技藝、舞蹈家尊重舞蹈技藝、聚財者尊重他的金錢,或者虛榮者尊重他小小的光榮。這些人,當他們對一件事懷有一種強烈的愛好時,寧肯不吃不睡也要完善他們所關(guān)心的事情。而你在你的眼里,難道有益于社會的行為是討厭的,竟不值得你勞作嗎?
2、在這個世界上,低等的東西是為了高等的東西而存在的,無生命的存在是為了有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有生命的存在又是為了有理性的存在而存在的。那么,有理性的存在,或者說理性的動物(人)是為何和怎樣存在的呢?理性動物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所以,在人的結(jié)構(gòu)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是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3、人除理性外還具有社會性,《沉思錄》的作者認為,在人和別的事物之間有三種聯(lián)系:一種是與環(huán)繞著他的物體的聯(lián)系;一種是與所有事物所產(chǎn)生的神圣原因的聯(lián)系;一種是與那些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的聯(lián)系。
相應(yīng)地,人也就有三重責任、三重義務(wù),就要處理好對自己的身體和外物、對神或者說普遍的理性、對自己的鄰人這三種關(guān)系。人對普遍理性的態(tài)度就是要尊重、順從和虔誠。對自己的身體和外物,斯多亞派一直評價頗低,基本上認為它們作為元素的結(jié)合和分解,并沒有什么恒久的價值。身體只是我們需要暫時忍受的一副皮囊罷了,要緊的是不要讓它妨礙靈魂,不要讓它的欲望或痛苦使靈魂紛憂不安。至于我們和鄰人的關(guān)系,人們的社會生活和交往,斯多亞派則給予了集中的注意,事實上,人的德行就主要體現(xiàn)在這一層面。
4、斯多亞派哲人所追求的生活是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和達觀的生活,他們把一切對他們發(fā)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惡,認為痛苦和不安僅僅是來自內(nèi)心的意見,而這是可以由心靈加以消除的。他們恬淡、自足,一方面堅持自己的勞作,把這些工作看作是自己的應(yīng)分;另一方面又退隱心靈,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寧靜一隅。
5、斯多亞派哲學的力量可以從它貢獻的兩個著名代表看出:一個是奴隸出身的埃比克太德,另一個就是《沉思錄》的作者,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他們的社會地位十分懸殊,精神和生活方式卻相當一致。但是,另一方面,安東尼作為柏拉圖所夢想的"哲學家王",他的政績、他所治理的國家狀況卻和理想狀態(tài)相去甚遠。所以,我們一方面看到斯多亞派哲學精神的巨大力量,看到它如何泯滅社會環(huán)境的差別而造成同一種純凈有德的個人生活;另一方面又看到這種精神的相當無力,它對外界的作用,對社會的影響幾近于零,因為它本質(zhì)中確實含有某種清靜無為的因素。
讀到第一個片段時,很驚訝,原來懶床居然可以解釋這么讓人愧疚。“你沒有看到小小的植物、小鳥、螞蟻、蜘蛛、蜜蜂都在一起工作,從而有條不紊地盡它們在宇宙中的職分嗎?你不愿做一個人的工作,不趕快做那合乎你本性的事嗎?”
雖然還沒有仔細得看一遍這本書,但是我覺得書中所說的哲學,似乎在提醒我們,人應(yīng)該更關(guān)注本心,按照本性生活,那么所謂的煩惱只不過是你對事情的意見,當然,你可以隨時改變這種意見,只要你想。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2
有一個故事大家應(yīng)該知道:一位國王得了重病,太醫(yī)告訴他要找到一件快樂的人的襯衫穿到身上才好。國王立馬派了一個官員出去尋找,找了半天,才看到一個破舊的'房子,房子里的人在說笑,官員還發(fā)現(xiàn),那些人的衣服破爛不堪,像窮人,官員問,他們是否有件襯衫,他們回答:我們連一件襯衫也沒有!
從這里知道,物質(zhì)上的富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學會滿足、知足——對一切滿足,之所以這樣,因為即使自己擁有再大的財富,還是對自己不滿意的話,就永遠得不到快樂和幸福。我們再回想一下剛才的故事,幾位十分平窮的人雖然沒有物質(zhì)上的富有,但是他們知足、快樂。從某種觀念上說,一個知足、快樂的窮人比一個不知足、不快樂的富人更富有,因為他們懂得滿足,滿足于現(xiàn)狀,只有這樣才會快樂,因而得到人們的尊重。
古人云:“知足常足,終身不辱”,意思就是,只要我們對自己知足,那么事實上就已經(jīng)足夠完美了,但是我們不知足,反而事情就會越來越差。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3
《沉思錄》這樣的一本書,不適合快速閱讀,只能讓你慢慢瀏覽,靜靜品讀,凝神靜氣反復摸索。這是一本有著點化之功容易讓人浮想聯(lián)翩,讓人邊讀邊走神兒的書。我讀《沉思錄》的時候,會經(jīng)常深入其思想,脫離日常的喧雜而進入沉思······
我欽佩于奧勒留,這個一代帝王的偉大卓越的思想與其人格魅力,他簡直就是那個時代的神話。奧勒留在希臘文學和拉丁文學、修辭、哲學、法律、繪畫方面受過很好的教育,是晚期斯多葛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奧勒留也許是西方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學家皇帝。梁實秋曾感嘆道:“以一世英主而身兼哲學家者除了奧勒留外,恐無第二人了。”
奧勒留利用辛勞當中的片暇,他不斷寫下與自己心靈的對話,從而著就了永懸后世的《沉思錄》。他是一個比他的帝國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奮工作最終并沒有能夠挽救古羅馬,但是他的《沉思錄》卻成為西方歷史上最為感人的偉大名著!冻了间洝酚幸环N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郁和高貴,它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沉思錄》來自于作者對身處宮廷和身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guān)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nèi)心的平靜,要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 馬可·奧勒留把一切對他發(fā)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惡,認為痛苦和不安僅僅是來自內(nèi)心的意見,并且是可以由心靈加以消除的。他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哲學思考,熱誠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熱愛勞作、了解生命的本質(zhì)和生活的藝術(shù)、尊重公共利益并為之努力!冻了间洝肥且恍⿵撵`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拂去浮躁,慢慢走進他的沉思,且聽他的心靈之語,不知會不如他一樣寧靜下來?“一切的事物消逝得這么快,他們的形體消失在這宇宙里,在永恒中他們亦很快被遺忘,那一切的感官方面的事物,尤其是那些用快感誘惑我們的`,或用痛苦威嚇我們的,或被虛榮所艷羨的——多么無價值??”這沉思著的奧勒留,仿佛是赫拉克里特了——這個偉大的哲學家。一切都在流逝,一切均不構(gòu)成價值,所謂的帝王之位,又算得了什么呢?正是由于他這種超越塵世的思維,使得奧勒留非常淡薄他那萬人景仰的位置。即位至尊,他并不因之而喜,他只是把皇帝當成自然安排給他的一個過程,一個職位,他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完成這個自然的過程,盡善盡美地做好他職責之內(nèi)的事情。奧勒留用他的智慧和善良施福澤于民,但他否認他是在做好事,他亦不要人民的贊譽。他在他的《沉思錄》里寫道:“名譽算什么呢?試看,一切事物很快就被遺忘,過去與未來是什么的一片空虛!贊美之辭是何等的虛妄!” 奧勒留具有強烈的出世精神,他渴望一種靈魂的生活,像蘇格拉底那樣。羅素在《西方哲學史》里說:“他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各種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
具有吸引力的一種就是‘引退并去一個寧靜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愿望。但是實現(xiàn)這種愿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 誠然,他沒有去做莊子式的隱士,飄逸于林間。也不像佛祖那樣放棄王位去托缽尋道。而是如孔子所主張的,在其位,則謀其政,積極做好他的政務(wù),為了羅馬帝國,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是懷著一種出世的精神,悲憫入世吧。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奧勒留亦是這樣想著的么?他說:“一般人隱居在鄉(xiāng)間、在海邊、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這樣的生活;但這乃是最為庸俗的事,因為你隨時可以退隱到你自已的心里去,一個人不能找到一個去處比他自已的靈魂更為清凈,尤其是如果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顧,立即邊可獲得寧靜!彪[居在自已的心靈里去,這是一種怎樣的靈魂?奧勒留并沒有隱于朝,他兢兢業(yè)業(yè)治理國家,隱居在靈魂里。 奧勒留戎馬一生,寵辱不驚,他沒有把權(quán)力看作是莊子認為的腐鼠,也不沉迷權(quán)力,而是把皇權(quán)視為他生命中的職責。他恪守羅馬法律,權(quán)力受制于憲政體制。公元161年,奧勒留為了實現(xiàn)權(quán)力的更大分立,特別邀請維魯斯做皇帝,于是羅馬帝國出現(xiàn)了史無前例的兩位皇帝共治的局面。作為具有宇宙意識的哲學家,視物質(zhì)為稍縱即逝的思想者,他的寬容是他思想意識的必然。公元175年,羅馬將軍卡西烏斯在亞洲反叛,自立為帝,奧勒留為了避免內(nèi)戰(zhàn)的爆發(fā),表示愿意遜位給他的叛將,后卡西烏斯被部將所殺,叛亂就此平息。當將領(lǐng)們前來進獻卡西烏斯的頭顱時,奧勒留說:“我甚遺憾沒有寬恕他的機會了!彼@樣說并非是如某類人似的表演慈悲,而是他視人世若塵埃的宇宙精神的必然體現(xiàn)。
奧勒留深受蘇格拉底的倫理學影響,認為幸福是過一種理性的生活,理性即是道德,遵循自然之道便為德,“不管別人怎么說,我終歸是一快翡翠,我要保持我的顏色,在理性的正途上,阻止你前進的人,永遠不能妨礙你做正義的事!彼褚粋孔子式的君子,吾日三省吾身,思考怎樣去做一個厚德之人,他的道德觀又不時地有宗教色彩在閃現(xiàn),對神充滿了虔敬。他說:“要愛人類,要追隨神。”一邊愛著人類,一邊追隨神,具體這樣心靈的人,淡泊于名利是非常自然的了。 兩千年前奧勒留寫下了《沉思錄》,兩千年后,今天的人們讀來依然會感到震撼,這也許就是偉大作品的偉大之處。但在今天看來,這位帝王的“獨白與沉思”,與其說是悲觀的,倒不如說是更接近于一種現(xiàn)代意義上的寧靜和豁達。一個人一旦具有了胸襟博大、高瞻遠矚的意識,心理視野就開闊多了,塵世的瑣屑煩惱肯定也不至于對他造成多大的傷害。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4
重溫《沉思錄》,如涓涓清泉從古羅馬哲人深幽而寧靜的山谷,流入我干涸的心田,我聽到馬可奧勒留那振聾發(fā)聵的沉思,那關(guān)于生命深刻而徹底的認知穿越時空,我看見愛比克泰德站在神廟之巔,那睿智而圣靈的目光祛除黑暗。
我感到生命的渺小與偉大,人性的美麗和光輝,理性的莊嚴與完美,寬容的境界和高尚,心神的寧靜與淡然。
時刻與哲人相伴,讓自己的心境趨于自然和完美,客服欲望的誘惑,和一切邪惡的雜念,不隨意沖動,但也不能喪失生活的激情與斗志,堅定意念,不在意他人的看法,相信我是一塊翡翠,我要始終保持我的顏色隨時準備迎接任何命運的打擊,站穩(wěn)腳跟,不要他人攙扶
保持一顆寬容之心,即使對待惡毒的人,不要輕易發(fā)怒,但也不能失去原則
面容要聽從心靈的支配,不阿諛奉承,也不惡意攻擊,真誠的贊美和恰當?shù)奶嵝?/p>
對自然持敬畏之心,不狂妄自大,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和自然的恩惠讓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合乎自然與人性,所思利人,所行利人
對生活持一顆激情之心,不消極,不沮喪,不對他人潑冷水,讓別人和自己在一起時如沐春風。。
堅定信念,樹立理想,但要切記行動不可遲緩,言談不可無章
珍惜時間,切記空話不做無意義的事或與自己信念相抵觸的`行或言,
珍惜友情,學會感恩,以博愛之心處事,已嚴謹之心做人
不為做過的事而后悔,但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言行
生命的本質(zhì)就在于今天,在于此刻,我是一株會思想的葦草,過去和將來都是虛無的,擁有的只是你的此刻,失去的也是你正在擁有的,我只希望,更加清楚和精彩的活著,不受世俗的羈絆和心靈的束縛。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5
雨后陽光,墮落在山谷下。用自己的心靈銘記,我在深思,我在讀完《沉思錄》后,它給予我的力量是什么,或許它帶給我的文化內(nèi)涵之余,我可能需要點更多的升華。某年某月開始,我就再等待,等待什么能催促我成長,一本新書翻開,總有些來自別處的氣味,聞過之后,我可以確定它最后能不能屬于我。來來去去這么多年,把《沉思錄》翻來翻去,追逐了青澀的我,了解了現(xiàn)在的生活。
《沉思錄》的作者是奧勒,來自擁有古典氣息的古羅馬,作為軍人,他戰(zhàn)功赫赫;作為皇帝,他關(guān)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gòu),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于賑災。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學,在于這部《沉思錄》!冻了间洝烦蔀楣帕_馬哲學斯多亞派的最后一部典籍,與古羅馬人注重實踐、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為《沉思錄》,奧勒留被稱為“偶像們的偶像”。
其實,對于《沉思錄》的主題而言,他的想法是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必須了解自己,把自己從剖析學方面進行身心上的解剖,用簡單的倫理解決自己的不足,或是換做另外一種死角。用盡一切進行解決、清除。然而,作者將自己剖析之后,便是從各方面中去真正做到完美體現(xiàn)!冻了间洝芬蝗缰袊摹墩撜Z》,是一本語錄體作品,沒有長篇大論、沒有深奧無用的修飾,雖然說的是哲學問題,可讀起來并不想大學課本那樣生澀、枯燥,比如“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且要有助于使生活的技藝盡善盡美”、“最高尚的報復方式是不要變成你的'敵人那樣的人”等格言警句式的句子比比皆是,思想的火花閃爍著人類的智慧,所站的高度、思考的深度、看問題的角度都顯出一種大氣與深遠,充滿浩然博大的氣質(zhì),讀起來讓人冷靜,令人思考,使我們把更多的關(guān)注從浮華的娛樂社會現(xiàn)象轉(zhuǎn)移到自己的內(nèi)心,平靜的面對內(nèi)心,思索一些得失、進退、生死的哲學問題,也好好問一問自己,欲望讓我們終日追逐,想要的東西是不是內(nèi)心真正的需要。
溫總理曾經(jīng)這樣描述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床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笨磥怼冻了间洝吩诟鱾方面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哲學思考,熱誠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熱愛勞作、了解生命的本質(zhì)和生活的藝術(shù)、尊重公共利益并為之努力!冻了间洝反_實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把腳步放慢,我們?nèi)ヂ,用心對待自己的品性,可能對于每個人都不可能像奧勒那樣時時刻刻做事情都得到沉思,而沉思之后又去反省,如此的反復,為的就是如何實現(xiàn)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何為嚴格,你從某些個方面,某些個切分點去證明,這是這本書最想體現(xiàn)的。我們?nèi)プx一本書,不是用平淡的眼光去欣賞儒雅的文字,交匯另一種心態(tài),把文字變成自己的,把心神定在這里,你會發(fā)現(xiàn)精神意志在升華,我去讀這本書,我從中去體會,人人去讀這本書,不是人人去體會,至此,《沉思錄》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需求,更是現(xiàn)代普遍社會現(xiàn)象所出現(xiàn)的問題,把一切歸為一類,這本書的精神構(gòu)造牽引著每一個讀者,是作者帶給我們的力量,他用自己的自省來警戒他人,用心讀它的自懂,心何處,它何處,一如既往,每本書的意志所在不同,對這本書沉迷于心底的感覺怎么說,換做社會上的一份子,我們怎么去自省自己。
就這樣,我一遍遍翻著一頁一頁。說不通的《沉思錄》,用零點零一的視野欣賞。終究,我還是未看夠,奧勒帶給我的另一種觸動顛覆了以前的我,心靈的感受或缺了,我依然將《沉思錄》埋在這里,幾百年的輪回,獻給讀者的訴聽,不經(jīng)意的將我們讀者帶進,這是源于一種靈魂的讀物,我因此深記。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6
有一個故事大家應(yīng)該知道:一位國王得了重病,太醫(yī)告訴他要找到一件快樂的人的襯衫穿到身上才好。國王立馬派了一個官員出去尋找,找了半天,才看到一個破舊的房子,房子里的人在說笑,官員還發(fā)現(xiàn),那些人的衣服破爛不堪,像窮人,官員問,他們是否有件襯衫,他們回答:我們連一件襯衫也沒有啊!
從這里知道,物質(zhì)上的富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學會滿足、知足——對一切滿足,之所以這樣,因為即使自己擁有再大的.財富,還是對自己不滿意的話,就永遠得不到快樂和幸福。我們再回想一下剛才的故事,幾位十分平窮的人雖然沒有物質(zhì)上的富有,但是他們知足、快樂。從某種觀念上說,一個知足、快樂的窮人比一個不知足、不快樂的富人更富有,因為他們懂得滿足,滿足于現(xiàn)狀,只有這樣才會快樂,因而得到人們的尊重。
古人云:“知足常足,終身不辱”,意思就是,只要我們對自己知足,那么事實上就已經(jīng)足夠完美了,但是我們不知足,反而事情就會越來越差。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7
讀《沉思錄》時,總感覺它不是有某種體裁的書籍,而更像是作者在戲言自語,一開始覺得很乏味,可是在讀完第一章時卻發(fā)現(xiàn):這都是我們明白的道理,可我們卻沒有遵循,這本書正是告訴我怎么樣實踐它。
從這本書中,我發(fā)現(xiàn)了我作為一個青少年,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所應(yīng)該做的、不該做的、該忍耐的、該發(fā)泄出來的我從中懂得了:人與人要相互體諒,不要因為一點小事鬧翻;我們要遠離奢華的'生活,因為我們不賺錢,花的都是父母的錢;我們要學會忍耐,學會避讓,因為憤怒就是在摧殘自己像這樣的道理,這本書解釋了很多,我想,如果我們想做好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雖然有些有點難,但是難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我們只有具備了這些品質(zhì)才能更進一步,才能再次升華。
《沉思錄》這本書在幫助我前行,引領(lǐng)我探索人生的意義,找到自我的價值,雖然我們難以改變周圍的世界,可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8
看一本《沉思錄》,是在與一位時空相隔甚遠的長者神交,他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娓娓道來,讓人學會堅定自己的理性,反思自己的靈魂。馬可·奧勒留作為一位帝王,是偉大的,他的偉大除了權(quán)勢,還有心靈的富足。我們成天都在為生活而忙碌,在馬可·奧勒留智慧的浸潤中,我在反思,什么是幸福。
幸福百態(tài),滋味自知。幸福是什么?幸福又在哪里?每個人的'幸福定義皆有不同。有的人認為安安穩(wěn)穩(wěn)過平凡日子是幸福;有的人認為轟轟烈烈過不平凡的日子是幸福,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對幸福的理解。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同,都會朝著自己幸福的方向前進。所以,不要將你認為的幸福強加在他人身上,也不要和他人盲目攀比。幸福不幸福,不是給人看,是自己說了算。
幸福感不是來自擁有的越來越多,而是計較的越來越少。凡事積極樂觀、竭盡全力,而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最終心存感恩、知足常樂,這種心態(tài)就是“享!。
健康是福,平安是福,知足是福,清醒是福。保持單純快樂的心態(tài),過一種腳踏實地的生活,有一種真正的清醒和頓悟,擁有一份不盲目追逐的淡定和從容,這是馬可·奧勒留給我解答的幸福。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9
今天把這本書從書架上抽出來了,于是翻看了一下午。還沒看完,就看了卷一和卷二。先把一些想法記下來。
卷一里,奧勒留一直在類似感恩的記錄,誰誰誰讓他認識到了什么,誰誰誰又讓他學習到了什么。這部分的內(nèi)容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這種反思方式卻值得學習。
讀它的時候我想到,如果是我,旁邊的人都有哪些是值得我學習的?鬃诱f,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2还苁钦l,都有自己的亮點,無論我喜歡與否。所以,接下來,我應(yīng)該寫一篇關(guān)于身邊人的'優(yōu)點,以及她們對我的影響。不僅能讓我更加客觀的看待他們,也能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和解剖自己。
卷二里,奧勒留表達了一些很經(jīng)典的觀點。一看這些句子的眼熟程度,就知道被引用了很多遍。比如:
“你的每一樁行為、每一句話,事實上只有這個是他所有的,而他所沒有的東西,他當然也不會失掉!
“要記取,一切事物均取決于我們的看法!
“人生之過程不過是一個點,其本質(zhì)是變動的,其知覺是模糊的,其整個身體構(gòu)造是易于腐朽的,其靈魂是一個漩渦,命運是不可測度的,名譽是難以斷定的!
這些哲學思想,到現(xiàn)在仍然是時尚又經(jīng)典的,被許許多多的人所認同。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10
班主任曾推薦一本叫《沉思錄》的書,作者是馬可·奧勒留。起初看時并不認為這本書寫得很好,可后來我對它改觀了,原因在于作者睿智而深刻的思考如和煦的春風撫平了我的焦燥的心。
“每個人都僅僅生活在現(xiàn)在,喪失的也只是現(xiàn)在。”提醒我們要把握現(xiàn)在,珍惜時間﹔“當你十分煩惱或悲傷時,想一下人的.生命只有一瞬,我們都很快就要死去!苯虝覀儾灰粺o意義的事折磨﹔“人們互相蔑視,又互相奉承,人們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別人,又各自匍匐在別人面前!本盐覀冏鲆粋真實的人……
《沉思錄》快被我讀完了,書的最后一小章節(jié)使我頗有感觸。馬可·奧勒留在書的終了談了一個人生終了會遇到的問題——死亡!冻了间洝啡珪荚谡劺硇,將死亡這個問題放在最后,是不是想告訴我們死亡是最需要理性看待的呢?也許是的。世上總有不少人看不清死亡,即使是將化為一抔黃土。幸而我們遇到了《沉思錄》,它總結(jié)出了人生應(yīng)遵循的幾個準則,也告訴我們死亡不是一件可拍的事。的確,有些人會常存在我們心中,馬可·奧勒留就是其中一位。
《沉思錄》是一本好書!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11
當它說我能否為它放棄一切去找它的時候,我遲疑了。沒有像平時答應(yīng)一件事那樣。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品質(zhì),甚至我的感情的專一性?戳吮揪碇,我逐漸明白了我的品性不如意。我愛情隨時招搖晃動。而我覺得確實是我對它沒有像對待某種心愛的那么好要不它也不會說:我不能視而不見。
我需要一整個春天來還你的一切。我需要一整個冬天來修復我的品性。按照書中說的:擁有一個不可戰(zhàn)勝的靈魂的人,一方面能足夠強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質(zhì)。
從這里我已經(jīng)喪失了我的.本性,也不能承受感情的失措。大多時候是我對它的期待而過于想念而變得軟弱。
因此我需要再次確定我的處事行為再次訓練我的潛移默化的幻想!捌焚|(zhì)閃耀在良好的傳承中”無論弘德,謙虛,果敢,解除惡年,不夸夸其談,不詭辯,不偽善,不口是心非,愛真理,愛追求。一切都是在我們身邊外界的影響下形成的。也根深蒂固般不能忘卻。
在這里我只有盡量為什么而忙碌,為什么而付出一切代價。面包不能阻止我的去意,在她說不能容忍的時候。就像金融危機的證券市場時而破產(chǎn)時而繁榮,控制不住生命難保。父親說:為人要仁慈,做事要負責,對人要真誠。這我沒有忘記更不會流逝。
就這樣的思路零亂無可奈何。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12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對某種事物產(chǎn)生正面或者負面的評價或者反應(yīng),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善鋵,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沒有好壞、高低、大小之分,全都是因為人們對事物的評價產(chǎn)生的好壞、高低、大小,而這些評價也會對我們自己產(chǎn)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能量朗讀里講了:“我也知道,世界是我心靈所投射出的影子,就像電影是光碟投射的影子一樣,我生命的一切好壞順逆,都是我心中的業(yè)力所呈現(xiàn)出來的假象,我才是真相,我是什么樣,它就是什么樣!
是的.,我們對事物或者人的印象可以是各種各樣的,而它們都是個人心中的想法,事情的本身其實并沒有傷害到我們,反而傷害到我們的就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和態(tài)度。
比如說,有些人覺得考試很無聊,很討厭考試,但是有些人卻很喜歡考試,因為有成就感。因此,世界上沒有好壞之分,就在于人們自己覺得好或者壞,每個人對同一種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所以,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跟別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反對別人的看法,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尊重別人的看法,尊重人之常情,要是人們都是一樣的話,這個世界將會有多么單調(diào)啊。我們也不要在自己不了解的情況下,隨意評論某個人或事,就像人們通常認為小偷很壞,但是這是小偷自己要選擇當小偷的,因此我們不要對壞的事物下定義。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但是那些長處和短處也都是個人認為的,我們要多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也都是自己認為的)。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13
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遠離純凈,開始漫步在紅塵的煙火里。在茫茫世海里追逐,尋找所謂的歸宿,其實人又何曾有真正的故鄉(xiāng),都只是暫將身寄,看幾場春日芳菲,等幾度新月變圓。停留是剎那,轉(zhuǎn)身即天涯。
來源: 白落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忙完考試,莫名感覺許久沒有讀書了,就是泡圖書館也是為了找個做題的氛圍,不由得去翻翻書架。
《沉思錄》買了許久,也曾翻了許久,而后許久沒有再碰過。只是那些深刻到可以引發(fā)多角度思考的句子帶來了不少的影響。
七情六欲,人動物之本能,佛家之戒,通常解之為,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色、聲、香、味、觸、法。
《三字經(jīng)》開篇即講:人之初,性本善。此為人之始。《論語》有載: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此為人之終。合之則為善始善終。此詞多用于育人,處事。
只是始終之間所貫穿的一切則是赤裸而親歷的人生之旅。七情六欲是誰也越不過去的`劫,會有不同的人和事,用事實讓你體會。此后又會有不同的人和事讓體會過度到冷漠或淡然,而最終又回歸于初始的善念。
記得一句話講說,成長是將哭鬧調(diào)成一個靜音的過程,而成熟是想哭的時候還能笑著面對的狀態(tài)。或許都對,又或許都不對吧。
去年看《擺渡人》,是由一個從笑到靜到淚的過程,貌似也漸能讀懂大話西游的那句末尾:那個人的背影好怪哦,是啊,我也看到了,好像一條狗。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14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脫卻直面現(xiàn)實!坝钪媸橇髯,生活是意見!蔽蚁矚g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xiàn)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說,“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奮爭的現(xiàn)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脫,但卻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為:人應(yīng)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
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溫總理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nèi)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敘。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著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為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jīng)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宏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jīng)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15
《沉思錄》是羅馬國王馬可.奧勒留的作品,他是世界上唯一的哲學皇帝,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國王,這本書是他用一生的經(jīng)歷和心血寫成的。僅僅兩個月,我就看完了這本書,但我覺得,我并沒有讀完它,也沒有完全理解,它很深,任何人都得用一生來品味這書中的道理,他不僅是一本書,也是一個人一生的向?qū)А?/p>
溫總理說:“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床頭,我可能讀過有100遍了,天天都在讀。”由此可見,這是一本永不過時的書,也是一本經(jīng)典的書,翻開它,沒有繁華的'文字,只是一句句刻骨銘心的話語,仿佛書中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聲。
“憤怒就是靈魂在摧殘自身!边@是書中的一句話,讀到這兒,我就在想,可不是嗎?有時候,為了一點小事兒而生氣,傷心又傷人,值得嗎?于是,我又想起了一首小詩“笑”,是啊,很簡單的道理,用笑去面對人生,即使憤怒,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想到這,我就決定以后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樂觀面對人生。
讀完這本書后,我終于領(lǐng)悟到了哲理的力量是多么偉大,但是它卻摸不著,也看不見,其實,我們的生活不就是處處充滿著哲理嗎?因此,這本書對我受益匪淺。生活不就是這樣簡單又復雜嗎?樂觀對待他的人,生命就是快樂而簡單的,悲觀對待他的人,結(jié)果就會適得其反,所以,如果你快樂的去對待人生,對待生活,他就是完美的。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16
讀了《沉思錄》一書,對于如何正確看待人生和待人處事頗有啟發(fā)和收獲。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nèi)ミ^更加美好的生活。 法國雷朗指出,馬可.奧勒使人有這么一種樸實的信仰: 面對宇宙自然, 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種族、國家,是任何革命、任何遷流、任何發(fā)現(xiàn)都不能改變的`!冻了间洝匪,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結(jié)的,這一紐帶是神圣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lián)系。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們結(jié)合起來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還指出,理性的動物是彼此為對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結(jié)構(gòu)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 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他除了強調(diào)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脫離他人,或做出反社會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脫離身體的一只手或一只腳。如果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tǒng)一起來。他關(guān)于人的德行的強調(diào)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 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diào)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 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17
如果想知道人能好到什么程度,就去看奧勒留的《沉思錄》,如果想知道人能壞到什么程度,就去看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
上面的話是外國文學老師上課時說的,最近看的書全是他推薦的,他說他認為我們在大學里必讀的兩本書是《沉思錄》和《君主論》。這學期的外國文學課換了個老師教,原來一個好的老師真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一門課的興趣啊[皺眉]好吧,之前的老師也不是不好,只是上課有點照本宣科,聽完記不住他講了什么,當然,記不住不能全怪老師啦......
摘錄兩句《沉思錄》里的話吧
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shù)目紤],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時,也歡樂吧,不尋求外在的幫助也不要別人給的安寧。這樣一個人就必然筆直地站立,而不是讓別人扶著直立。 當你做擺在你面前的'工作時,你要認真地遵循正確的理性,精力充沛,寧靜致遠,不分心于任何別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純凈,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他歸還似的;若你堅持這一點,無所欲望亦無所畏懼,滿足于你現(xiàn)在合乎本性的活動滿足于你說出的每個詞和音節(jié)中的勇敢的真誠,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沒有人能阻止這一點。
對啊,人活著總得去做點什么,那就請好好努力吧。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18
馬克。奧勒留作為古羅馬的皇帝,他關(guān)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gòu),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于賑災。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學,在于這部《沉思錄》。
這是一本用寫成的書。人能夠經(jīng)過雙眼看世界,可是有個死角就是,所以看清自我、與自我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我,與自我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tài),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
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我,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我進行告誡。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忙人們?nèi)ミ^更加完美的生活。每個人都要對自我的同類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如書中有一篇是這樣說的:“有一種人,一旦做了好事,就當作是對別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賬簿上。還有一種人雖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別人當做受惠者,覺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種人呢,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自我做了好事。這樣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結(jié)出的葡萄,并不因為自我的果實要求什么報酬!
奧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異常強調(diào)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期望別人指導的,不僅僅要使行為高貴,并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19
《沉思錄》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是一本記錄自己與自己對話的書,也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冻了间洝返脑~句不顯華美,卻詞詞打動人心,句句發(fā)人深省?偨Y(jié)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感受一:修身養(yǎng)性,笑對人生。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善待與你相處的每一個人,以善抑惡,修身養(yǎng)性,以平和寬容的心態(tài)學會理解,做到心靈的平靜和安寧,遇事坦然應(yīng)對,不受干擾,勇于承擔。正所謂知足常樂,不抱怨,朝著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樂觀生活,笑對人生。
感受二:看清自己,常常反省!按藢挘熂簢馈钡墓庞柸巳硕贾,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奧勒留說,“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在當今,以自我為中心,自我不斷膨脹的.時代,這是一曲清涼劑,讓我們清醒,少埋怨社會,多想想自己為社會做了什么。
感受三:換位思考,學會諒解!冻了间洝窂娬{(diào),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結(jié)的,這一紐帶是神圣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lián)系,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他還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因此,作為一名會計工作者或管理人員,我們待人處事還是應(yīng)當堅持以人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講教條,在堅持原則的基礎(chǔ)上,相互鼓勵、相互幫忙、相互促進,學會換位思考,讓每一位成員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自發(fā)地產(chǎn)生回歸感,自然而然地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總之,《沉思錄》中關(guān)于人應(yīng)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觀點,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的良藥,因為簡單所以快樂。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20
《沉思錄》,書如其名,是一本需要人把心沉靜下來閱讀并思考的一本書,這是古羅馬哲學家帝王馬可·奧勒留的人生思考與感悟,是一部直抵人靈魂深處的西方經(jīng)典哲學著作。多年前,在網(wǎng)上搜索時,無意中得知此書是前國務(wù)院總理溫家寶精讀百回的枕邊書,心中頓生好奇,是怎樣的一本書,讓總理這樣的情有獨鐘、青睞有加呢?滿懷期待,四處找尋,在文化街上的一家期望書店里我找到了這本由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焦救f卷出版公司出版印制的微型書;丶液箅S手翻閱,能讀懂的段落并不多,對于好多語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沒過幾天,這本書便被我遺忘在了書柜的角落里。時隔幾年以后整理書籍時,重又翻開了此書,細細品讀,才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的真正價值;蛟S是這幾年的生活積沉,讓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體悟,從而對這本書有了重新的認識。猶如醍醐灌頂,從前晦澀繞口的語句,而今成為了箴言警句、諄諄教誨,點亮了我的智慧和心靈之燈。
環(huán)視星球,仿佛你是和它們一齊運行,不斷地研究元素的嬗遞變化吧,因為這種思想將濯去你塵世生命中的污穢。
靈魂的力量在于讓人以最善的方式生活,它能對無關(guān)緊要的.事物采取漠然的態(tài)度。
不要總?cè)プ⒁鈩e人心里的想法,那么,一個人就很少會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自我內(nèi)心活動的人就必然是不幸的。
以上幾段話摘自《沉思錄》,從宇宙到人生,從靈魂到死亡,馬可·奧勒留無所逃避,真抵人心。如今,這本書已經(jīng)成了我的隨身寶典,有空便翻開逐字逐句地精讀,其間的每一個字符,每一句教誨,都教導人類摒棄一切無用的思考,去正直的思考,過樸實的生活,從而抵達心靈的最大寧靜。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21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這天讀來,該書仍有一種甜美、憂郁和高貴結(jié)合在一齊的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的寶貴是來自作者思想的嚴肅、莊重、純正和主題的崇高,它的憂郁是來自作者對身羈宮廷和身處亂世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則是由于作者心靈的安寧和靜溢。
作為一本哲學書、生活書、勵志書,這天讀來仍然具有現(xiàn)實好處。作者寬廣的胸懷及言行一致、努力踐行自己的世界觀等優(yōu)秀品質(zhì),仍然值得我們后人學習。作者的“人應(yīng)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钡扔^點,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的良藥,在這天物化的社會里,這不失為當代人健康人生的指南,因為本真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快樂。我們要學習作者追求自身內(nèi)心安寧、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加強道德修養(yǎng)、人文修養(yǎng)。諸葛亮講: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我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持續(xù)寬廣的胸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上海社保案中的.領(lǐng)導干部違法犯罪,我認為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他們放下了自身的修養(yǎng),有的認為官位結(jié)構(gòu)封頂,有的認為自己船到碼頭車到站,內(nèi)心嚴重失衡,一味追求物質(zhì)享受,導致鋃鐺入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當然,對書中諸如對斗爭的放下、某種清靜無為等消極厭世思想及認為世界上存在神的封建迷信思想,我們要進行批判。總之,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有批判地學習吸收。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22
最近,讀到曲黎敏的《生命沉思錄》,關(guān)于感悟生命的一書,感觸頗深?梢哉f該書是一本充滿大智慧和富有哲理之作。作者從“養(yǎng)生”到“養(yǎng)心”,實現(xiàn)華麗轉(zhuǎn)身。面對當下文化焦慮、社會變革,精神頹廢,價值失衡的現(xiàn)實。作者走筆春秋,揚湯止沸,對衣食、男女、婚姻、—、人性、生死、靈魂、宗教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全書詩情洋溢、哲思通透、禪意悠遠,行文流暢。
中國當代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周國平先生對此評價很高。他說:“靈魂進入肉體,于是有了人的生命。生命,靈魂是道,肉體是器。養(yǎng)生,不是調(diào)養(yǎng)肉體,而是調(diào)養(yǎng)靈魂,使之陽光明媚,照亮肉體。真正善養(yǎng)生者,必善采人類智慧之精華以養(yǎng)心,且聽曲黎敏說。”
是!曲黎敏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養(yǎng)生不如養(yǎng)心。她說:“醫(yī)藥只能部分地解決人肉體層面的問題,而更大的問題在于養(yǎng)心和養(yǎng)神。要想'離苦得樂',還要內(nèi)心的覺悟。”
由此可見,時下流行的養(yǎng)生詩話:“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真的還是有些道理的'。我們認為,“補”是針對虛癥而言的。藥補的理由就是“有病治病,無病也可強身”。食補也是歷來醫(yī)家都極為推崇的。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后乃用藥爾!蹦敲,神補就是我國中醫(yī)的一大貢獻。中醫(yī)注重“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注意清靜養(yǎng)神,適度用神。動靜結(jié)合,節(jié)欲守神,怡情暢神。
因此,掃除種種煩惱,自我擺脫悲愁的情緒,都應(yīng)屬于“神補”的范圍,嚴格地講還包括精神心理調(diào)養(yǎng)、情趣愛好調(diào)養(yǎng)和道德品質(zhì)調(diào)養(yǎng)等方面。融合了傳統(tǒng)醫(y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內(nèi)容,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歸結(jié)起來一句話;生命誠可貴,養(yǎng)生在養(yǎng)心。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23
《沉思錄》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是一本記錄自我與自我對話的書,也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冻了间洝返脑~句不顯華美,卻詞詞打動人心,句句發(fā)人深省?偨Y(jié)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感受一:修身養(yǎng)性,笑對人生。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善待與你相處的每一個人,以善抑惡,修身養(yǎng)性,以平和寬容的心態(tài)學會理解,做到心靈的平靜和安寧,遇事坦然應(yīng)對,不受干擾,勇于承擔。正所謂知足常樂,不抱怨,朝著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樂觀生活,笑對人生。
感受二:看清自我,常常反省!按藢,責己嚴”的古訓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奧勒留說,“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忽略觀察我們自我的缺點和行為。在當今,以自我為中心,自我不斷膨脹的時代,這是一曲清涼劑,讓我們清醒,少埋怨社會,多想想自我為社會做了什么。
感受三:換位思考,學會諒解!冻了间洝窂娬{(diào),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結(jié)的,這一紐帶是神圣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lián)系,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他還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所以,作為一名會計工作者或管理人員,我們待人處事還是應(yīng)當堅持以人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講教條,在堅持原則的基礎(chǔ)上,相互鼓勵、相互幫忙、相互促進,學會換位思考,讓每一位成員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自發(fā)地產(chǎn)生回歸感,自然而然地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總之,《沉思錄》中關(guān)于人應(yīng)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觀點,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的良藥,因為簡單所以歡樂。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24
據(jù)說這是古羅馬皇帝在馬背上寫出來的一本書,我對這本書最初的印象是大學期間在好友那里看到,她推薦了。當時天真的我看到這個書名翻了翻就放棄了,轉(zhuǎn)而到穿越都市小說海洋中了。重新拾起是過年期間閑來無事,想到董事長提倡讀一本經(jīng)典,在書架上搜索居然發(fā)現(xiàn)了。我問書架的主人這算經(jīng)典嗎,人家回答你看看封底寫的什么。我一看推薦語說他讀了很多遍,每晚睡前都會讀幾句,再看署名是溫家寶。
這本書是一段段話,各段之間關(guān)聯(lián)性不大,讀起來不存在串聯(lián)故事情節(jié)的顧慮。仔細想想,奧勒留皇帝在治國作戰(zhàn)的零碎時間中,記錄了自己的想法,行文倒也相符,幸運的是居然留傳下來了,我摘抄了感觸比較深的幾段話,自己的.感想也在其中了。
在天亮的時候,如果你懶得起床,要隨時做如是想:“我要起來,去做一個人的工作”。我生下來就是為了做那工作的,我來到時間就是為了做那工作的,那么現(xiàn)在我就去做那工作又有什么可猶豫的呢?我既是為了這工作而生,那么我應(yīng)該蜷臥在被窩里取暖嗎?被窩里較為舒適呀,那么你是生來就為了享樂的嗎?簡言之,我且問你,你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要有所作為?但是一些休息也是必要的呀!這我不否認,但是根據(jù)自然之道,這也要有個限制。
做事不可遲緩,言談不可雜亂,思想不可模糊,心靈不可完全傾注在本身上面,不可任其激動。
在談話中要注意所說的話,在行動中要注意所做的事,在后者中要于開始時洞察其所能引起的結(jié)果,在前者中要小心地把握含義。
向內(nèi)看,善的源泉是內(nèi)在的,如果你肯發(fā)掘,它便會不斷地噴涌。
《沉思錄》讀書筆記 篇25
時間如一個大浪,留下的只有最珍貴的記憶;時間如一把大刷子,刷去的都是煩惱與憂慮。小時可能覺得奇妙,現(xiàn)在卻已經(jīng)老套;小時可能還搞不懂,現(xiàn)在卻已經(jīng)明了。
已經(jīng)很久未去動物園了,表妹忽然邀我同去,自是滿心歡喜,應(yīng)了。下午四點四十五,與母親同騎去之。到門口時,已是五點整,妹已久候多時了。一見我,便喜笑顏開,眉兒彎彎,嘴巴張開,邊叫“哥哥”邊把我從車上死拉硬扯下來。
鎖好車子,與表妹一同走進了這個我十分熟悉卻又萬分陌生的地兒,景物是變不了的,人卻變了。當你那個跑在隊伍最前面的小學生呢?為什么今朝只留下了一個每天悶在家里的小胖子。我望著稀疏的楊柳,完全不能和妹妹一蹦三跳的前進。
因為走的是一個小門,所以先來到了熊園,有許多人圍在那兒,向棕熊喂一些新鮮的水果,狗熊倒也不亦樂乎,拾一塊,吃一塊,還不時扭扭屁股。這時,媽媽走了過來,遞給我一個蘋果,讓我也過過當飼養(yǎng)員的'癮,我指了指牌子,說:“不準投喂食物!笨蓩寢寘s說:“這可比它吃垃圾好多了。”我被媽媽說服了,喂了狗熊一塊蘋果,看到狗熊吃了自己喂的東西后朝自己扭屁股,可真有趣!
后來我去看了小狼,它們可沒有狗熊們那么悠閑,它們站在籠子里,盯著每一個行人,好像要把他們記在心底,以后一個個報復。誰說籠子里的狼不是狼!狼,會永遠蓄勢待發(fā),就算被關(guān)在籠子里。
當自己能在相同的事里有不同的思考時,便是成長了;當自己能把壞事轉(zhuǎn)化成好事時,便是成長了;當自己能自主解決問題時,便是成長了。
【《沉思錄》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沉思錄》心得體會(精選14篇)05-26
《沉思錄》心得體會(通用13篇)08-23
《沉思錄》讀后感04-04
沉思錄讀后感04-29
《沉思錄》讀后感04-30
《懺悔錄》讀書筆記300字02-28
讀季羨林《生命沉思錄》有感06-09
《沉思錄》讀后感7篇03-15
月光沉思的美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