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选在线|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精品区免费|中文字幕乱老妇人视频|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noscript id="aztso"><label id="aztso"><dd id="aztso"></dd></label></noscript>
    <ul id="aztso"></ul>
<thead id="aztso"><listing id="aztso"><option id="aztso"></option></listing></thead>
  • 《論語》的教案

    時間:2024-11-10 05:30:37 教案 我要投稿

    《論語》的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的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的教案

    《論語》的教案1

      一、教學目標

     、偈炀毐痴b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nèi)容,對照反省自己

     、鄯e累文言詞匯。

      二、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課前準備

     、偎鸭鬃蛹捌洹墩撜Z》的有關資料。

     、陬A習課文。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nèi)容

     、俳榻B孔子及其《論語》。

     、诶首x、背誦課文。

     、垩凶x前五段內(nèi)容。

      二、教學設計

      1、導入

      中華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的文明歷史,產(chǎn)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2、板書課題。

      3、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4、朗讀課文

     、俜蹲x

      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谌帻R讀

      感知課文內(nèi)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jù)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壅、正字

      理解課文內(nèi)容

     、倮斫庵攸c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句子理解詞義,根據(jù)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诶斫庹n文內(nèi)容

      5、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6、作業(yè)

     、

      背誦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余部分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nèi)容

     、傺凶x后五段內(nèi)容。

     、诶斫馊牡乃枷胍饬x

     、鄹爬ǔ烧Z、格言,積累語言。

      二、教學設計

      1、檢查作業(yè)

     、俦痴b課文。

     、诳疾榫渥拥姆g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2、理解后五段內(nèi)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見賢思齊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概括思想內(nèi)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nèi)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賹W習方法

     、趯W習態(tài)度

     、鬯枷胄摒B(yǎng)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學習體驗

     、賹W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nèi)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谂c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邸皽毓识隆睂τ谥笇覀兊膶W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5、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6、作業(yè)

     、偻瓿伞把杏懪c練習”。

     、

      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三、信息反饋:

    《論語》的教案2

      教學目標

      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成語、格言、警句。00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

      背誦課文。課前準備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

      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搜集最

      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

      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nèi)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韻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

      《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

      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nèi)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nèi)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on)學而不思則罔(w6ng)

      思而不學則殆(dai)不亦說(yu杏)乎

      三省(xvng)吾身傳(chu6n)不習乎

      誨女(r已)知之乎不知為(w6i)不知是知(zhi)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c.質(zhì)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zhì)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三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nèi)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

      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yè)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鎏骄繉W習后五則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nèi)容。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xiàn)代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現(xiàn)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xiàn)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

      死而后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煴痴b課文作業(yè)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的教案3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3、了解各則語錄的內(nèi)容。

      【學習重難點】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

      2、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預習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

      明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教師范讀,強化解讀文義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學生討論交流解決。

      “單”變“雙”。如:學--學習、樂--快樂、溫--溫習、師--老師、思--思考、知--知道、擇--選擇。

      (二)再讀課文,疏通文義

      1、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1)通假字

     、俨灰嗾f乎(“說”同“悅”,喜悅)

     、谖崾形(“有”同“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2)詞類活用

     、賹W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谖崛杖∥嵘(名詞作狀語,每天)

     、蹨毓识(形容詞作動詞,分別譯為“舊的知識”、“新的理解”)

      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⑤飯疏食,飲水(名詞作動詞,吃)

      (3)古今異義

     、倏梢詾閹熞(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允許或能夠)

     、谌诵(古義:表示概數(shù),表示多;今義:表示確數(shù))

      (4)一詞多義

      樂不亦樂乎(高興)

      回也不改其樂(樂趣)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為樂趣)

      2、重點句子的翻譯。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明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明確: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疲倦而無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明確: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yōu)點來學習,不好的地方就對照自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明確:孔子在河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確: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懇切地向別人發(fā)問,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這里面了。

      (三)整體感知

      根據(jù)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

      第一章:第一句講學習方法,第二、三句講修身做人。

      第二章:討論學習方法,說明了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

      第三章: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

      第四章:講的是不同年齡階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

      第六章:討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

      第七章:講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第八章:講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應樂在其中,不羨慕、不貪圖不義之財。

      第九章:前兩句講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彌補不足。后兩句講的是要學習別人好的地方,對照別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點。

      第十章:說明要學會珍惜時間。

      第十一章:前兩句將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即使是一個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輕易改變。

      第十二章:一個人要有大志,還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較大的收獲。

      三、板書設計

      重要字詞

      重點句子

      每章要點理解內(nèi)容--掌握方法留、刪、補、換、調(diào)、變。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解讀各則語錄并進行分類,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

      3、聯(lián)系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學習重難點】

      1、解讀各則語錄并進行分類,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重點)

      2、聯(lián)系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從《〈論語〉十二章》中學到了很多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識。這十二章的語言都很簡練,但卻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學習后,每個人都會受益匪淺。此外,《論語》是成語最多的文化典籍,我們就更不能小視對這篇課文的挖掘。接下來,我們就繼續(xù)學習本課。

      二、教學新課

      1、文章分別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請分別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分別講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品德修養(yǎng)三方面的內(nèi)容。

      (1)學習態(tài)度:

     、僦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

     、谌诵,必有我?guī)熝伞?/p>

      ③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習方法:

     、賹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蹅鞑涣暫酰

     、軐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品德修養(yǎng):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谖崛杖∥嵘恚簽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茏釉唬骸百t哉回也……”

      ⑤飯疏食,飲水……

      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卟⿲W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確:在新知與舊知的關系上,孔子認為“溫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溫故”“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這里,孔子強調(diào)的是“新知”,是那種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在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復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學與思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讀書而不通過自己的頭腦加以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疲倦而無所得。

      在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主張既學又問,不僅問知識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識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們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虛心向他們求教,不以為羞恥。

      三、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 勤于復習

      學思結合

      學習態(tài)度以學為樂

      誠實謙虛

      珍惜時間

      修身做人寬厚仁義

      堅貞守節(jié)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做人

      四、拓展提升

      在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社會,你是怎么看待“簞食瓢飲”的?

      生甲:顏回的這種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真是不容易,所以說,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生乙:我從顏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種高潔的學者風范。他不會因為物質(zhì)條件的簡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不會轉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終也不會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贊同以上二位的意見。我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摒棄優(yōu)厚的物質(zhì)條件,利用它為我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不也很好嗎?

    《論語》的教案4

      一、活動目的

      以《論語》為代表的國學文化博大精深,學習貴在持之以恒,需要我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領全體師生去誦讀、去欣賞、去感悟,積極主動地從中吸取豐富的養(yǎng)料,提高我們的學識修養(yǎng),改進我們的思想道德,為繼承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指導思想

      根據(jù)學校“三育并舉,全面育人”辦學思想,結合學!罢b經(jīng)典”系列讀活動,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育活動,增強青少年一代的民族認同感,樹立民族自信心,振奮民族精神,不斷提高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活動目標

      1、總目標:“與圣賢為友,砥礪品學;與經(jīng)典同行,奠基人生”。

      通過誦讀《論語》等國學經(jīng)典內(nèi)容和賞析活動,對學生進行文學、思想的積累和熏陶。所謂積累,即積累豐厚文化底蘊,傳承優(yōu)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所謂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學會做人,為終身發(fā)展奠基。

      2、階段目標:

      在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加深理解,開展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和理解,進行感悟、辯論。

      具體目標:

      小學低段:識論語,明禮儀。

      小學中段:讀論語,長智慧。

      小學高段:品論語,學做人。

      四、活動要求

      1、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加強《論語》教學的針對性和規(guī)范性,把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和學生的.精神、人生發(fā)展需求結合起來,編寫經(jīng)典誦讀校本課程。真正使國學的精髓融入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使學生既吸納鮮活的時代精神,又傳承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

      2、采用指導閱讀,聽讀、跟讀、共讀、背誦、表演、比賽等多種形式,以生活化、活動化、故事化、體驗化的教學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使《論語》誦讀逐步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3、扎實開展《論語》經(jīng)典誦讀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陶冶情操,汲取精神營養(yǎng),既學文化,又學做人,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全面提升人文素養(yǎng)。

      4、整合學科教學活動,進行“國學經(jīng)典”學科滲透;挖掘生活中的《論語》教育因素,與實踐活動、傳統(tǒng)節(jié)日、班團隊活動結合;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和資源,使課堂教學和課外誦讀相結合,從而切實有效提高《論語》教與學的質(zhì)量。

      五、組織領導

      成立國學經(jīng)典(《論語》)誦讀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安排、組織與指導。

      組 長:韓xx

      副組長:劉 x

      成 員:高x 周xx

      六、活動安排

      (一)課時設置及師資配備

      1、將一節(jié)地方課設置成論語教學課,每周1課時。

      2、利用午自習的時間,由教師指導學生練習硬筆書法,書寫《論語內(nèi)容內(nèi)容。每周書寫兩次,每次不少于10分鐘。

      3、每周一、三、五的早讀進行10分鐘的論語誦讀。

      4、語文教師為《論語》課教師.

      (二)教學內(nèi)容;

      一至三年級學習校本課程《走進論語》

      四至六年級學習校本課程《感悟論語》

     。ㄈ⿲W習方式:

      1、集中誦讀 :分全文誦讀、選讀、精讀(講讀)和背誦。

      2、課堂講解與誦讀指導。

      3、學生自學

     。1)、鼓動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強經(jīng)典的朗讀和背誦。

      (2)、鼓勵學生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游覽三孔等的名勝古跡,增廣見聞,陶冶情操。

      (3)、指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閱讀傳統(tǒng)文化相關資料,了解孔子及《論語》。

      (4)、鼓勵學生選學自己感興趣的琴棋書畫等文化載體和藝術技能,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四)比賽展評

      1、舉辦全校性的國學經(jīng)典(《論語》)誦讀比賽。

      時間:每學期一次。

      形式:誦讀比賽、情境劇表演、詩歌吟唱、講文化名人故事、國學知識競答等。

      2、每學年舉行一次全校性的國學經(jīng)典(《論語》)學習成果展評。

      展評形式包括書法比賽(含硬筆和毛筆)、讀后感、手抄報、專題板報等。

      3、每學年舉辦一次“《論語》進課堂教學聽評課”。

     。ㄎ澹z測評價

      教務處對論語內(nèi)容的背誦默寫進行定期的檢查評分。

      (六)編研校本教材

      組織全體語文教師,編寫經(jīng)典誦讀校本課程《走進論語》和《感悟論語》。

      xx年12月

    《論語》的教案5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jīng)典的原創(chuàng)精神。

      二、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三、自學提綱

      (一)自主學習

      1、解決生字詞讀音

      論語說慍三省罔殆女凋恕

      業(yè)亦矣已己是知也自省弘毅

      2、查閱資料,了解作品及孔子。

      3、熟讀課文,并進行示范朗誦。

      4、關鍵字詞理解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而:時:習:之:亦:說:

      B、慍:

      C、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何嵘恚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E、交:不信:傳:

      F、溫故而知新(溫:故:

      G、可以為師矣(可:以:

      H、罔:殆:

      I、誨女知之乎(誨:女:

      J、是知也(是:知:

      K、見賢思齊焉(賢:齊:焉:

      L、必有我?guī)熝桑ū兀?/p>

      M、善者:從之:改之:

      N、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弘毅:

      O、仁以為己任(仁:以為:己任:

      P、死而后已(已:

      Q、歲寒:凋:

      R、行之者乎:

      S、其恕乎(恕:

      5、翻譯原文

      6、閱讀課前導讀,按照下面三類把內(nèi)容劃分類別:

      求知態(tài)度:

      學習方法:

      修身做人:

      7、搜集整理本課的成語。

      (二)、合作探究:

      1.用文中的話回答對待“賢”與“不賢”我們應該怎樣做?

      2.曾子認為“士”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行?你知道歷史上哪些人物可以稱之為“士”?

      3.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己所欲”時就要“施于人”嗎?

      二、拓展學習:

      以下是《論語》精華選讀,讀讀背背,讓自己的心靈沐浴在經(jīng)典智慧的光芒中。

      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2.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譯文】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jīng)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3.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孔子說:“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

      6.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么行走呢?”

      7.孔子謂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8.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9.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10.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譯文】孔子說:“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委婉地勸說他們。(自己的意見表達了,)見父母心里不愿聽從,還是要對他們恭恭敬敬,并不違抗,替他們操勞而不怨恨。”

      11.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1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13.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子貢問道:“為什么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謚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謚號叫‘文’。”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1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1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xié)調(diào)!

      18.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19.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譯文】孔子說:“剛強、果敢、樸實、謹慎,這四種品德接近于仁!

      20.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譯文】孔子說:“貧窮而能夠沒有怨恨是很難做到的,富裕而不驕傲是容易做到的!

      21.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22.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譯文】孔子說:“古代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而現(xiàn)在的人學習是為了給別人看。”

      23.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文】孔子說:“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別人。”

      24.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文】孔子說:“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才真叫錯了。”

      25.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孔子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徹夜不睡覺,去左思右想,結果沒有什么好處,還不如去學習為好!

      26.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譯文】孔子說:“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27.子曰:“有教無類。”

      【譯文】孔子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類!

      28.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29.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晏樂,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喜好有三種,有害的喜好有三種。以禮樂調(diào)節(jié)自己為喜好,以稱道別人的好處為喜好,以有許多賢德之友為喜好,這是有益的。喜好驕傲,喜歡閑游,喜歡大吃大喝,這就是有害的!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以不知道,是可喜的事情,也是可懼的事情。

      【資料附注:孔子的學生】

      孔子的學生很多,《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就是說孔子學生有3000人,成績優(yōu)異者72人。

      顏回,字子淵,以德行著稱,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鬃涌滟潯耙缓勈,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路,即仲由、季路,以勇武著稱,性子急,脾氣大,常挨孔子罵。

      子貢,即端沐賜,以言語著稱,是辦外交、做買賣的好手,是樹孔子為“圣人”的主要弟子。

      曾參,字子輿,孔子的繼承人。

      四、自學測評

      1、孔子,名,字。(朝代)國人,我國偉大的家、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一部書,共有篇,是(學派)經(jīng)典著作之一。

      2、解釋詞語

      不亦說乎五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翻譯句子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論語》的教案6

      學習目標:

      1、理解各則語錄,并會運用。

      2、背誦。

      教學設想:

      1、通過分讀、齊讀、默讀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達到疏通文意的目標。

      2、通過互助自學解決疑難問題或重點問題達到進一步理解文意的目標。

      3、通過說話活動,重點掌握文中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的語句。

      4、熟記成誦。

      教學流程:

      讀——(用)說——背。

      創(chuàng)新意圖:

      突出學生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2-3分鐘)

      同學們以前積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那好,我現(xiàn)在考考大家掌握得如何。我說出一個意義范圍,請你答出相應的名言警句,如“珍惜時間”、“勤奮”(學生搶答)?磥恚瑢W們積累了不少這方面的名言警句。今天,我選了一篇好文章,里面有好多名言警句?茨隳軓倪@篇文章中找到一些什么樣的名言警句。這篇文章就是《論語>十則》

      二、熟讀課文。

      1、大聲朗讀課文,把把握不準的字音標出來。

      2、聽錄音,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氣語調(diào)。

      3、檢查聽讀效果(一人一則,接龍讀),師生共同糾正。

      4、齊讀一遍全文。

      三、析讀課文。

      1、四人一組,自選“則”數(shù)(量力而行),結合課下注釋,力求了解大意,把有礙疏通文意或重點的字詞句標注出來,小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做好標記,然后派代表提出,共同解決。(若提不出,投影準備好的重點字詞)

      2、每組派代表疏通文意,匯報學習成果,小組之間交流意見,教師隨機點撥。然后學生默記重要知識點。然后投影提問:(小組間競賽搶答)①做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基本條件是

     、趯W習強調(diào)獨立思考的是

     、坳U述學與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④強調(diào)求知態(tài)度的.是

     、輳娬{(diào)做人要有骨氣的是

     、拊谂c人相處虛心求教時應持有的態(tài)度是

     、咛栒俅蠹覙淞ⅰ叭省钡睦硐氩橹畩^斗終生的是

     、嗳寮掖私游,處事之道的是

      3、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搞一個說話活動,學以致用。(板書)

      請你用“與學習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小組交流后,學生自由發(fā)言)。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

      “不恥下問與學習態(tài)度有關”等。

      總結:學生說出很多,略作總結,學習方法有哪些?學習態(tài)度有哪些?我們這一課又積累了許多有關學習方面的名言警句,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善于積累。

      4、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成語,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學生準備后,先組內(nèi)交流,后暢所欲言)

      四、背誦喜歡的語句(越多越好)。

    《論語》的教案7

      教材分析: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選文中的十則有的談求知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讀字詞、積累文言詞匯。

      2、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整理、積累成語、短語等語言材料。

      過程與方法目標:1、誦讀 2、合作 探討 3、培養(yǎng)勤學好問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態(tài)度 人生修養(yǎng)

      教學重、難點:

      揣摩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淺談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學情分析: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因?qū)W生出次接觸文言文所以授課過程中老師要精講,學生要熟記深思牢記。

      課前準備:收集有關孔子的有關資料。

      教具準備:朗讀磁帶、幻燈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國家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僅對我國、也對世界文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今天聯(lián)合國還有他的塑像,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多媒體顯示孔子像)(學生回答)對,他就是孔子。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他關于學習的一些論述,看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關于孔子和《論語》(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預習: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教師明確有關資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同學們自讀課文“閱讀提示”,慢讀全文。

      2.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diào)。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朗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結合課下注釋,串譯課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見賢思齊”章:見賢思齊、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擇善者而師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須堅強并且有仁愛之心,并能堅持到底。

      D、“歲寒”章:學會在逆境中求生存,不畏艱難。

      E、“子貢問”章: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強加于別人。

      4、小組內(nèi)交流每則文意,領會蘊含。

      5、教師抽查學生翻譯難句

      6、學生集體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7、學生跟著錄音輕讀,嘗試背誦。

      四、課堂總結:學生小結本節(jié)內(nèi)容

      五、 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六、 板書設計:

      七、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注音、釋義:

      說 信 慍 三省

      2、翻譯句子: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二、精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chuàng)新:

      1.學生試作批注,概括、歸類每則內(nèi)容大意。

      2.積累格言警句和成語。

      指導學生運用“__________與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有關”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習慣有關,“人不知而不慍”與個人修養(yǎng)有關。

      教師點撥,幫助學生完成分類式學習筆記如下: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guī)?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類

     、僬剬W習態(tài)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gu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

     、谡剬W習方法的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壅勑奚碜鋈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guī)?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質(zhì)疑問難,合作探究:

     。1)“學而”章

      此章為儒家壓卷經(jīng)典《論語》開宗明義第一段。三個“不亦……乎”的反問復迭,盡得一唱三嘆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個人在別人不了解他的情況下總是怨天尤人,這樣的人配稱為君子嗎?聯(lián)系孔子經(jīng)歷,從中感受到孔子怎樣的人格呢?

      明確:“君子”,在《論語》中有多個義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義。

      孔子一生際遇坎坷,但這位大智者能從理智上保持一種心理平衡,表達出一種坦蕩曠達的氣度,自謂之“不慍”,這種“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的精神足可為百世之師。

     。2)“溫故”章

      有些老師知道世上許多事情,講起來娓娓動聽,這樣的老師能說是好老師嗎?結合孔子的思想談談。

      明確:《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边@說明了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

     。3)“誨女”章

      《論語》中這段話非常簡練,也沒有交代說話的背景,而《荀子》書里記子路盛服見孔子的談話背景,就詳細得多,書中說子路穿戴得整整齊齊去見孔子。臉上還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經(jīng)孔子批評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舊。從這個背景看,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xiàn)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遜的態(tài)度,不可強不知以為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經(jīng)有過不同看法,聯(lián)系生活體驗,談談該怎樣看待。

      明確:曾子曾經(jīng)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薄爸摇焙汀八 闭强鬃印叭省钡膶W說的兩個方面?鬃佑眠@句話給“恕”下定義,其中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對這一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有可取則予肯定,說錯了的(有可能誤解句意)要糾正。

     。5)“歲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確:何晏集解:“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茍容!边@是借松 柏后凋比喻社會現(xiàn)象。

      四、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處世之道,對此,曾有過不同看法,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怎樣看待“所不欲,勿施于人”?

      2.從“我的學習方法”或“我從《論語》學到很多”兩個題目中任選取一個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能引用論語或格言中關于學習方法的句子,字數(shù)500字左右。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寫作練習

      六、板書設計:

      《論語》十則

      學習方法:1、3、4、

      學習態(tài)度:5、6、7、

      修身做人:2、8、9、10、

      課后反思:

    《論語》的教案8

      一、背景資料,明確學習重點

     。ㄆ聊伙@示)

      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人物。

     。ㄆ聊伙@示)

      《論語》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寫,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屏幕顯示學生批注“語錄體”)

      《論語》首創(chuàng)語錄體的寫法,語言精警生動,充滿智慧,格言警句,美不勝收。

     。ㄆ聊伙@示)

      《論語》,名句的集錦、格言的薈萃、成語的寶庫。許多成語,如盡善盡美、三思而行、舍己為人、學而不厭、循循善誘、舉一反三、溫故知新、言傳身教、不恥下問、見義勇為、當仁不讓、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等,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

      師: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分為略讀和細讀兩個步驟。略讀,了解一下;細讀,深入地品析。

      二、略讀文本

     。ㄆ聊伙@示)略讀

      師:學習本課可以有四種收獲,請做筆記。

     。ㄆ聊伙@示)激勵志向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ㄆ聊伙@示)陶冶情操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ㄆ聊伙@示)啟迪智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ㄆ聊伙@示)積累語言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釉诖ㄉ显唬骸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師逐一講解每一句的意思。學生不齊讀,不齊背,各自開始讀背起來。)

      三、細讀文本

     。ㄆ聊伙@示)細讀

     。ㄆ聊伙@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回:顏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

      賢:有道德的,有才能的,高尚的。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堪:能忍受。

      憂:憂愁,這里指“我看而憂愁”。

     。ɡ蠋熤鹱种鹁渲v解,學生朗讀。)

     。ㄆ聊伙@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說:“賢德啊,顏回。ㄖ挥校┮缓勶,一瓢水,住在窮巷陋室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貧困,顏回卻依然快樂。真是賢德啊,顏回!”

     。ㄆ聊伙@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章是這樣充滿情感地贊美顏回的,,

     。▽W生思考,做旁批提問評點)

      (屏幕顯示)

      倒裝、感嘆、反復、描述、對比

     。ㄆ聊伙@示)極美的結構深摯的情感

      師:如此短小的篇章,如此精妙的手法和深摯的感情,因此,這一章有著極美的結構,深摯的情感。同學們?nèi)绻眠@一章來訓練自己的閱讀分析能力,在分析結構上、在分析用詞造句上都是可以反復進行的。

      (屏幕顯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憋埵枋筹嬎撼源旨Z,喝冷水。

      曲肱而枕之:彎著胳膊當枕頭。

     。ㄆ聊伙@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那不合道義而得來的富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

     。ɡ蠋熤鹱种鹁渲v解,學生大聲讀)

     。ㄆ聊伙@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边@一章是這樣生動地表達孔子的志趣的,,

     。ㄆ聊伙@示)描述抒情

      議論抒情

     。▽W生做筆記)

      (屏幕顯示)對比賞析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話題:這兩章都.......

      師:這兩章都寫了什么,都有什么,你盡情地去對比、提煉、發(fā)現(xiàn)吧。開始思考,做旁批,待會兒我們再來交流。我觀察你們的筆,要動起來。

     。▽W生靜思默想、做旁批、同桌之間交流、提問評點)

     。ㄆ聊伙@示)

      這兩章都寫了貧困。顏回極貧,處之泰然,孔子困窘,自尊自愛。

      這兩章都寫了志趣。顏回貧賤,不改求學的樂趣;孔子不得溫飽,卻安貧樂道。這兩章都寫了心境。顏回貧困,心境恬淡,孔子清貧,視不義之富貴如浮云。這兩章都寫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贊嘆,后者是孔子的自述心志。

      這兩章都描寫生動,情趣盎然,表現(xiàn)了高尚的節(jié)操,高潔的品性。

      這兩章都寫了“樂”。坦然的心境,表現(xiàn)了開闊的心胸,表現(xiàn)了內(nèi)心的強大。

      四、結課

      在大聲讀背中下課。

    《論語》的教案9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的有關情況及《論語》,能流利朗讀及背誦課文。

      2.理解每則語錄的內(nèi)容,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歸納,理解文中重要實詞的意思及有關句子的含義。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入學,在小學時又強調(diào)快樂學習,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夠重視,因此學生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墩撜Z十二章》是學生本學期接觸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基礎較差,對文言文實詞、虛詞的掌握較差,實詞積累少,因此在閱讀中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本文要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拔釘子”的方法,掌握重點詞語。并且注意積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文言知識。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設計(設計者:)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讀儒家經(jīng)典

      1.介紹孔子及《論語》。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被后世尊稱為“圣人”。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藝者72人。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關于孔子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全書共二十篇,行文以對話體為主,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2.輕松聽一聽:學生聽教師朗讀課文,聽準字音,聽清節(jié)奏,圈點勾畫生字詞。

      3.大膽讀一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jù)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合作譯一譯:四人一小組,邊讀邊口譯課文,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弄懂字詞句的含義。注意以下重點詞語和句子。

     、偃、慍、說、罔、殆、信、傳、矩、十有五、堪飯疏食,飲水、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擇其善者而從之。

     、谌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論儒家經(jīng)典

      1.在弄懂文意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講講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參考:第一則主要談學習方法以及怎樣做人!皩W”是認知過程,“習”則是鞏固提高的過程,二者有機統(tǒng)一,才能學有所成!叭瞬恢粦C”,這是談個人修養(yǎng)的崇高境界。

      第二則講治學的人的品德修養(yǎng)。“吾日三省吾身”后面用了一個冒號,表示它是總領后面的內(nèi)容!叭∥嵘怼痹诮裉煲踩匀挥兴默F(xiàn)實意義。

      第三則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這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在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guī)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yǎng)達到了的境界?鬃拥牡赖滦摒B(yǎng)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guī)范,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第四則主要談對知識的鞏固與創(chuàng)新。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不斷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為人師表,簡練的話語中蘊含深刻的哲理。

      第五則講的是學習方法,強調(diào)學習和思考相結合的必要性,闡明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

      第六則是講孔子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第七則講的是興趣是的老師?鬃釉谶@里沒有具體指懂得什么,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

      第八則是要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于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第九則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叭诵,必有我?guī)熝伞币殉蔀橹晾砻浴?/p>

      第十則講要珍惜時間,孔子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則講人要立志!爸尽本褪侨说闹鞠颉⒅練!捌シ虿豢蓨Z志”,反映出孔子對于“志”的高度重視,甚至將它與三軍之帥相比。人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他應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受威脅利誘,始終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則講教育方法問題。即:博覽群書,廣泛學習,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2.再讀課文,思考并討論哪幾則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哪幾則講的是學習方法,哪幾則講的是品德修養(yǎng)?

      談學習方法的有:第一則、第四則、第五則、第十二則。

      談學習態(tài)度的有:第七則、第九則。

      談品德修養(yǎng)的有:第一則、第二則、第六則、第八則、第九則、第十一則、第十二則。

      3.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問題。

      宋開國丞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边@句話是什么意思?結合所學的《論語》十二則,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精通《論語》就可以治理天下。這句話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國方面的作用。

      結束語:

      《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習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論語》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1.理解孔子關于交友目的、對象和態(tài)度等的觀點。

      2.對孔子的交友觀作出自己的評價。

      3.掌握“與、友、諒、責、斯、數(shù)、道”等詞在文中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司馬遷《史記》:“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ppt①)

      《周而不比》記錄了孔子說的14句話,這14句話講了一個共同的話題:交友。希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可以“見孔子之為人”。

      二、探究文本

      (一)交友目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朋友,請問你最好的朋友是誰?你為什么會和他成為至交?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課本,來看看孔子交朋友的目的是什么。請用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以友輔仁”,其中“以”表示“用、憑借”?鬃诱J為交友的目的是“用朋友來輔助仁德的培養(yǎng)”。那么孔子說的“仁”又是指什么呢?

      南懷瑾《論語別裁》:“所謂‘仁’就是愛人,也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自處的高度修養(yǎng),也可以說是做人的藝術!(ppt②)

      (二)交友對象

      古往今來,人們對交友一事都很重視,戰(zhàn)國時期茍子就曾說過:“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币馑际钦f朋友是相互信任、擁有的對象,所以選擇朋友要慎重。那么交怎樣的朋友才能幫助我們提高仁德修養(yǎng)和做人的.藝術呢?

      明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其中“友直”“友諒”等中的“友”是意動用法,表示“以一…為友”!爸薄敝浮罢薄,“諒”指“誠信”?鬃诱J為交朋友應該有一定標準,那就是與正直的人交友,與誠信的人交友,與博學多聞的人交友。

      同時孔子又指出了三種“損友”——有害的朋友:便辟(諂媚逢迎)者、善柔(假裝和善)者、便佞(巧言善辯)者。整句話可理解為: “與諂媚逢迎的人交友,與態(tài)度偽善的人交友。與夸夸其談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為什么和這三種人交友是有害的呢?

      明確(結合歷代名家的注解加深對“損友”的理解):

     、俦惚(pianbi):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馬融《論語馬氏訓說》)②善柔:謂面從而背毀者也。(皇侃《論語義疏》)③便佞(pianning):辯而巧也。(皇侃《論語義疏》)(ppt③)

      孔子曾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試想。連自己都很少具備仁德修養(yǎng),又怎能輔助朋友呢,只能讓人“近墨者黑”。所以和這三種人結交有弊無益。

      (三)交友態(tài)度

      北師大教授于丹曾說過: “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智慧的世界,能夠讓我們的人生具有光彩!痹诤团笥呀煌矫,大圣人孔子有一位自己的“偶像”。此人和孔子同時代,長得又矮又小,而且相貌猥瑣,叫晏平仲?鬃淤潛P他“善與人交”,而且達到了令別人“久而敬之”的程度;甚至連司馬遷也說: “如果晏平仲在世,我給他揮揮馬鞭趕趕車,也是很高興和向往的事!

      在孔子看來,我們怎樣做才會成為像晏平仲那樣的“善交者”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孔子給我們的建議。

      1.子日:“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明確:“躬自”指“自我”,“責”可理解為“要求”,“厚”后省略“責”,與“薄責”相對?鬃诱J為和朋友相交,就應該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對待別人的過錯,就不要像對自己那么嚴格,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遠離朋友的怨恨了。

      2.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3.子貢問友。子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明確:以上兩句講的是如何把握朋友相交之度!皵(shù)”讀shu,可譯為“頻繁”,指侍奉君主或和朋友相交煩瑣無度;“忠告”是指“對朋友忠言相告”!暗馈币鉃椤皠駥А,“毋”指“不要”。前一句可理解為:“侍奉君主,(如果)頻繁地反復提意見,就會招致羞辱;對待朋友,(如果)相交煩瑣無度,就會遭到疏遠!焙笠痪淇衫斫鉃椋骸(如朋友有過失),對朋友要好言相勸,不聽就作罷,不要自討羞辱!

      朱熹《論語集注》:“事君,諫不行,則當去;導友,善不納,則當止。至于煩瀆,則言者輕,聽者厭矣。是以求榮而反辱,求親而反疏也!(ppt④)

      你能接受孔子這樣的觀點嗎?請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有一個故事叫“刺猬取暖”:一群刺猬挨在一起希望用對方的體溫溫暖自己。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會產(chǎn)生傷害;離得遠了,又不能相互取暖。經(jīng)過長時間的調(diào)整,它們終于找到了最合適的位置。中國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規(guī)過勸善”,這是朋友的真正價值所在,有錯誤相互糾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勵,互相“輔仁”,這就是真朋友。但規(guī)過勸善也要有一定限度,娓娓道來,這叫“善道之”,而不應該聲色俱厲。你好好給朋友提意見,但是“不可則止”,朋友一定堅持己見就停下來,不要自取屈辱,這就是朋友之間的分寸把握。

      所以,和朋友交往,有時“距離能產(chǎn)生美”;在給朋友提意見時,應注意把握時機和火候。只有掌握一定分寸,才既能適當?shù)靥嵝雅笥,又能和朋友和諧相處。

      4.或日:“以德報怨、何如?”子日:“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明確:大小多少、以德報怨是老子哲學中一種調(diào)和、化解矛盾的思想。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孔子沒有直接反對。只是在邏輯上作了一個論辯。他說:“人家對我好,我又該怎樣報答呢?”他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直”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以直報怨”的?

      南懷瑾《論語別裁》: “儒家思想有一點俠義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腳;你對我不好,我不理你,這很直嘛!……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對我好的當然對他好,對我不好的當然不理他,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張明辨是非的!(ppt⑤)

      所以“直”可理解為“正直的行為”,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對我好的當然對他好,對我不好的當然不理他,只有這樣,才更能弘揚正氣,打擊邪惡。

      三、交流評述

      你對交友目的、對象的看法和孔子的觀點相同嗎?你怎么看待孔子在交友方面提出的建議?

      明確:這個問題不必有固定、統(tǒng)一的答案。主要是讓學生在誦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解讀,喚起學生切身的生活感受,引導學生在生活感受中達成評判。進而化經(jīng)典為經(jīng)驗,突顯《論語》的當代文化意義。

      四、結束

      生活中如果我們用孔子的交友態(tài)度去結交朋友,就叫“周而不比”!爸堋敝浮芭笥严嘟灰缘懒x合”,而“比”指“以利益合”,整句話可理解為“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北師大教授于丹:“《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pp⑥)

      我想,能夠結交到好朋友。能和朋友快樂地相處,通過朋友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情操,這也是一種人生真諦。

    《論語》的教案11

      知識和能力:

      學會四個生字,理解詞句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正確地默寫課文。能把《論語》二則改成兩段白話文。

      過程和方法:

      通過查閱資料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像結合。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對中國儒學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產(chǎn)生興趣,由此產(chǎn)生對國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能把《論語》二則改成兩段白話文。

      查閱資料:

      孔子的有關資料

      第1課時

      教學目標:理解詞句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正確地默寫課文。能把《論語》二則改成兩段白話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二年級時我們學過《論語》一則,你們還記得《論語》是一部什么書嗎?

      這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圖片)你對孔子有哪些了解?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看看孔子又要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27、《論語》二則。

      二、學習課文:

      (一)小聲讀課文,爭取把字音讀正確,注意停頓。

      教師檢查字音,出示全文:

      在學生讀正確的基礎上,教師注意指導句子間的停頓。

     。ǘ┮龑W習、理解課文的意思。

      1、提示學生自學,默讀課文,

      教師出示自學:1、運用看注釋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字或詞的意思。如果你還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把它畫下來。2、提示: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小組匯報:把你的問題提出來跟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看看小組內(nèi)的同學能不能幫你解決,如果不能解決的等一會兒再向全班同學詢問。

     。ㄈ┤嘟涣鲗W習成果:誰愿意給大家說說?

      1、說說你們小組讀懂了什么?交流時一人說,其他同學要認真聽,如果有不同意見要等他說完后提出來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提出來全班交流。

      2、你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故:你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字典中還可以解釋為:老的、舊的、過去的。想一想:以前認識的人、老朋友我們可以稱為什么?(“故人”),你還能用這個意思組個詞嗎?(故事、故書、故宮……)板書:故

      從書上找找與“故”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嗎?(新)板書:新

      或從書上找找與“新”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嗎?(故)

      根據(jù)學生說的情況及時添加板書:溫故知新

     。ㄋ模┳x文,想一想,從孔子的這兩句話中你明白了什么?

      和同學討論討論。

      三、練習背一背。

      四、拓展

      你還知道其它論語嗎?背一背,說一說大意。

      教學反思:

      學生能夠把論語改寫成白話文,學生能夠基本理解論語的意思。

    《論語》的教案12

      學習目標:

     、僬莆粘S玫奈难詫嵲~,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熠生輝,F(xiàn)在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交流探究: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賹W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

      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

      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哪三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態(tài)度,個人修養(yǎng)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nèi)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8,10兩則主要闡述了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內(nèi)容。 合作探究:

      課文前五則

     、俪踝x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例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他的課件顯示)

      c.質(zhì)疑交流:根據(jù)對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互相質(zhì)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例:時習:時常地復習。

      說:“悅”的古字,愉快。

      慍:生氣,發(fā)怒。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第二則:日:每天。

      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見其他課件)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三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蔽崛杖∥嵘,為人謀而不忠乎。

     、诰x課文,翻譯并探究課文思想內(nèi)涵。

      孔子說:學習知識然后時常地復習,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我自己:為別人辦事不盡心盡力嗎?和朋友交往不真誠嗎?老師傳授的知識不復習嗎?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把他當做老師了。

      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思考而不讀書

      就是有害的(精神疲憊而無所得)。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 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 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yè):

     、佟把杏懪c練習”第一題。

     、谡n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學習內(nèi)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課文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 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理解重點詞語。

      賢:好的 焉:在其中 善者:優(yōu)點,長處 從:學習 士:讀書人 弘毅:剛強,勇毅 以為:把…作為 已:停止 凋:凋謝 其:大概,也許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想要 施:施加

      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nèi)容。

     、郯嗌辖涣,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從字面和深層含義兩個層面探究本句的含義。

      班內(nèi)學生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 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路)不也(走

      得)很遙遠嗎?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xiàn)代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現(xiàn)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論語》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國古代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今天初步了解到關于《論語》的思想內(nèi)涵,但這種學習是不夠的。一方面,我們要將它作為指導自己實際行動的一種航標,另一方面,我們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多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識,來更好的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拓展延伸: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xiàn)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

      死而后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p>

      鞏固練習: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課后記:學習本文必須要求嚴格,須能通背全書。

    《論語》的教案13

      課 題: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教學目的:

      1、研讀課文,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2、通過學習孔孟的言行,了解他們的為人和境界,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疏通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 法:

      讀析、質(zhì)疑、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課文

      1、導語:

      在學習上要“溫故而知新”,還要不滿足,不厭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下一節(jié)內(nèi)容。

      2、板書課題:學問之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二、初讀感知

      1、識記:默而識( )之 悱( ) 行( )彀( )

      2、初步感知:朗讀課文,疏通文義

      三、讀析、討論、質(zhì)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點,以備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識:音zhì,記住的意思。

      (2)誨:教誨。

      (3)何有于我哉:對我有什么難呢?

      (4)束修:修,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修就是十條干肉?鬃右笏膶W生,初次見面時要拿十余干肉作為學費。后來,就把學生送給老師的學費叫做“束修”。

      (5)憤:苦思冥想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樣子。

      (6)悱: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樣子。

      (7)隅:角落。

      (8)文:文獻、古籍等。

      (9)行:指德行,也指社會實踐方面的內(nèi)容。

      (10)忠:盡己之謂忠,對人盡心竭力的意思。

      (11)信:以實之謂信。誠實的意思。

      (12)喟:音kuì,嘆息的樣子。

      (13)彌:更加,越發(fā)。

      (14)鉆:鉆研。

      (15)瞻:音zhān,視、看。

      (16)循循然善誘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誘,勸導,引導。

      (17)卓爾:高大、超群的樣子。

      (18)末由:末,無、沒有。由,途徑,路徑。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19)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20)兼人:好勇過人。

      3、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nèi)容,教師點撥明確。

     。24)孔子說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于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人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盡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么,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于在今天,我們?nèi)栽谛麄魉倪@一教育學說。

      (26)孔子所說的這段話,表明了他誨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

      (27)在這里,他提出了“啟發(fā)式”教學的思想。從教學方面而言,他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啟發(fā)、開導,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guī)律的,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鑒。

      (29)本章主要講孔子教學的內(nèi)容。當然,這僅是他教學內(nèi)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內(nèi)容?鬃幼⒅貧v代古籍、文獻資料的學習,但僅有書本知識還不夠,還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所以,從《論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經(jīng)常帶領他的學生周游列國,一方面向各國統(tǒng)治者進行游說,一方面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干。但書本知識和實踐活動仍不夠,還要養(yǎng)成忠、信的德行,即對待別人的忠心和與人交際的信實。概括起來講,就是書本知識,社會實踐和道德修養(yǎng)三個方面。

      (30)顏淵在本章里極力推崇自己的老師,把孔子的學問與道德說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還談到孔子對學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誘”則成為日后為人師者所遵循的原則之一。

      (31)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于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在這里,他要自己的學生不要退縮,也不要過頭冒進,要進退適中。所以,對于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作了不同回答。同時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

      (33)孔子的教育對象、教學內(nèi)容和培養(yǎng)目標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他辦教育,反映了當時文化下移的現(xiàn)實,學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變,除了出身貴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階級、階層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種機會。他廣招門徒,不分種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受教育。所以,我們說,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私學的先例,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基本思想。

      (34)所謂‘學海無涯’!別人向自己討教,不得已而回答是必要的。如果喜歡隨意指點別人,就會自以為是,甚至產(chǎn)生自滿而不再進去、追求。這是阻礙我們自身發(fā)展的一大憂患!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對別人的舉動、言論橫加指責。其實,不知道別人他們的舉動都是經(jīng)過考慮的。這種立場上的區(qū)別由于出發(fā)點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行為是應該理解的。

      (35)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規(guī)矩,教師不能教,學生無法學,小至手工技巧,大至治國安邦,凡事都有法可依,有規(guī)矩可循

      (36)不屑而教的奧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誨他,是讓他羞愧而奮發(fā)向上。因此,不屑于教誨只是不從正面講道理而已,是從反面激發(fā)他的自尊心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句

      2、翻譯第30、31段文字

      3、整理特殊句式

      五、積累與應用

      1、名句誦讀:

     、佟⒅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⑤、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六、教后感悟

    《論語》的教案14

      【教學目標】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能對照反省自己。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

      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2、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2、朗讀、背誦課文。

      3、研讀前五段內(nèi)容。

      〖教學設計

      一、激起興趣,導入學習

      1、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特別是《論語》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板書課題。

      2、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二、誦讀感知

      1、范讀: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2、自讀:學生自讀課文,

      3、感知:本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nèi)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

      (有的地方內(nèi)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三、合作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學生放聲自由朗讀前五則。

      2、齊讀。

      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

      (提示: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3、小組合作解決語句并翻譯。

      4、質(zhì)疑交流:就課文字詞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zhì)疑,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5、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nèi)涵。

      (學生自主閱讀。)

      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

      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上強調(diào)獨立思考和復習。

      學生再思考: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四、拓展體驗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五、課外延伸

      1、(必做題)從問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2、(選做題)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讀書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3、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一、課文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

      二、合作探究學習后五則

      1、誦讀: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2、感知: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nèi)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⑷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

      學生討論交流: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

      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⑴ 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 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⑶ 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5、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guī)?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體驗反思

      1、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nèi)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3、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4、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四、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積累拓展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3、背誦課文。

    《論語》的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知大意,體驗人物

      2、積累文言詞語,疏通課文

      3、當堂背誦,積累成語警句

      過程和方法:朗讀法、合作討論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朗讀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學會修身做人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學會運用各種方法,疏通課文,理解大意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當堂背誦,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大人物,這個人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你們了解他嗎?

      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十則。

      二、讀出氣韻

      這是同學們進入初中以來第幾次接觸文言文?你們知道要如何才能學好文言文嗎?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痹诶首x中,我們可以讀出氣韻,讀懂人物,讀出智慧。下面就請同學們搖頭晃腦地,不受約束地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派一個代表吧。(指名朗讀,正音)(要讀出韻味,除了讀準字音,還要咱們進一步了解課文蘊涵的深意。)

      全班齊讀。

      三、讀懂人物

      1.明確《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

      大家讀后一定發(fā)現(xiàn)了,很多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子曰”?十則都是孔子說的話嗎?曾子和子貢是誰?由此可見,《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記載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今天就讓我們學習有關孔子的五則吧。2.自主學習,疏通五則①全班齊讀五則②在《童趣》中,我們初步了解到,疏通文言文有幾種常用方法,如查看法、加字法,換字法等。今天這堂課,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你們,好嗎?請同學們接下來利用這些方法,自主學習,也可以和同伴討論互助,來疏通這5則。在疏通的過程中要注意加點的關鍵詞。3.指名翻譯,其余同學我們應該干嗎呢?(注意關鍵詞:君子、師、知等字詞的意思和深刻含義。)4.除此以外,還有什么不懂或疑難嗎?5.師出示投影: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五句結尾反復出現(xiàn)了這幾個語氣詞?它們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哪些語氣詞呢?我們知道孔子是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但是由于遙遠的時空的阻隔,我們無從得知2500多年前的孔子是一位怎樣的老師,他會用怎樣的語氣和情感說這幾句話。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去走近孔子,走進孔子的精神世界。設想一下,假如你是孔子,你會用怎樣的語氣和情感說這幾句?理由是什么?小組討論,同伴互助,然后請用這樣的句式回答:我覺得第則應該用的語氣(或情感)讀,因為

      小結;通過剛才的解讀,我們不僅讀懂了他老人家對待生活和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我們的眼前也仿佛栩栩如生地站立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微笑著,睿智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對在座的贊嘆與欣賞。

      四、讀出智慧

      1.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看誰背得又快又多。2.指名背誦,追問:

      你為什么最喜歡這一則?精妙的語言,總能流傳千古,這七則中哪些作為成語被保留了下來?

      (教師在此基礎上,明確這七則分別是講述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為人品行的)3.讀著你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讀出了一種個性呢?請任選一個角度,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你的啟迪,也可以聯(lián)想曾有的經(jīng)歷。

      五、總結

      今天在這堂課上,我們是與經(jīng)典同行,與圣賢為友,與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一番面對面的交流,真是不亦樂乎。這堂課要結束了,老師送給同學們?nèi)湓捵鳛榕R別的禮物吧:“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六、作業(yè):

      1、背誦五則

      2、課外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

    【《論語》的教案】相關文章:

    《論語》教案05-30

    《論語》教案02-11

    《論語》教案14篇02-12

    論語十二章教案05-30

    《〈論語〉十二章》教案08-04

    論語十二章優(yōu)秀教案01-23

    論語的心得06-25

    論語座右銘07-29

    論語十二章教案5篇(熱)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