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教案精選[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芙蓉樓送辛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透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詩意,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氣節(jié)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這天,我們學習一首流傳至今仍廣為傳頌的唐朝名詩《芙蓉樓送辛漸》。
2、板題。強調(diào):“芙蓉”的寫法、意思。
3、齊讀題目。
4、用一句話說說詩題的意思。
二、介紹詩人。
三、品讀重點,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學提示:
、僮杂勺x古詩,多讀幾遍,讀準確,讀流暢。
、诮Y(jié)合文中注釋,四人一小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句詩寫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問號。
2、回報交流。
(1)指名讀詩。隨機學習“壺”字。
再齊讀。
(2)從詩的前兩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此時此刻你覺得哪一個詞最能表達你的感受
想一想:詩中的哪兩個詞語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和情緒
什么樣的雨稱為“寒雨”呢“寒雨”怎樣樣呢
“秋風秋雨秋煞人”,“寒雨”不僅僅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暗淡氣氛。
誰“孤”呢僅僅是“楚山孤”嗎還有誰是孤零零的
讓我們帶著無限的離愁再來齊讀這兩句詩。
指名讀。
(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最后兩句詩寫了些什么
“冰心”從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實際上詩人想說明什么
“玉壺”又是什么樣貌呢
詩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壺里的冰一樣清正廉潔。在與好友分別的時刻,詩人為什么要這樣比喻自己呢
出示寫作背景。
陰霾的天氣,遠離的朋友,再加上眾口的毀謗,朝廷的貶謫,詩人沒有退卻,而是勇敢的應對一切。
所以,臨別之時,王昌齡堅強地對辛漸說_____
一切的一切,王昌齡沒有失望,而是樂觀地對辛漸說_____
讓我們像王昌齡一樣,堅強而樂觀地說_____
(4)同學們已經(jīng)會從前兩句詩中讀出孤獨、凄涼,從后兩句詩中讀出樂觀堅強。你們會讀詩了,你們會吟詩嗎
吟詩,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誦,抑揚頓挫慢慢的吟出詩的韻味。
試讀。
指名讀。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離別。你們還明白哪些送別詩
4、小結(jié):人生自古傷離別。但是,這天的離別不正預示著明天的重逢嗎只要我們心中有彼此,只要我們學會珍惜,離別將不再是憂傷。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能正確默寫名句。
2、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播放古典音樂,教師配樂講述,引入課題。
導語: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瑰麗的文化遺產(chǎn),它就像一顆閃亮的明珠,散發(fā)出熠熠的光輝。本學期我們一起輕叩詩歌的大門,感受了《詩經(jīng)·采薇》中遠征戰(zhàn)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詩圣杜甫“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钡南矏傂那;宋代詞人辛棄疾那忘懷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樂……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步入古詩的殿堂,跟隨著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來欣賞他寫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
二、知詩人。
。ǔ鍪就醪g像)師:這位就是詩人王昌齡,課前大家查閱過了他的相關(guān)資料,你們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課件出示詩人簡介)
三、釋題。
師:學習古詩,應從題目入手。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樓”是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的城樓!八汀笔撬蛣e的意思!靶翝u”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與朋友分別時,詩人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來讀課題。
三、整體誦讀,品評朗讀。
過渡:辛漸既是王昌齡的同鄉(xiāng)又是他的好友,辛漸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王昌齡在芙蓉樓為他送行,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詩人在芙蓉樓送別好友的情景。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
1、初讀古詩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詩,注意讀正確,讀流利。
(1)指導讀得正確。
師:誰來讀一讀這首詩?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有沒有把每個字的讀音都讀準了。
(2)指導讀出節(jié)奏美。
師:我們知道,古詩具有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大家試著讀讀看能不能讀出節(jié)奏來。指名讀一讀《芙蓉樓送辛漸》,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在讀時是怎么停頓的,有沒有讀出節(jié)奏與韻律。
2、師配樂范讀。
3、學生配樂朗讀。
四、感悟詩歌內(nèi)容。
1、自讀自悟。學生結(jié)合注釋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可以把自己讀懂的內(nèi)容跟同桌講一講。
2、集體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知道了什么?
過渡:結(jié)合注釋,我們已經(jīng)對這首詩的內(nèi)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說,古詩是語言的鉆石,它凝練、雋永,值得我們細細地品味、琢磨。讓我們先來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詩)
五、品詩,悟情。
1、教學一、二兩句,感受含蓄的離別情懷。
(1)請同學們認真讀讀一、二兩句,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機板書: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說你看到的情景嗎?面對著這樣的凄風冷雨,這樣孤零零的楚山,又要與好友分別了,詩人心中是怎樣的感受呢?(板書:孤寂)詩人表面上寫楚山孤獨,其實是在表達自己孤寂的.內(nèi)心啊!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再讀這兩句。(指導朗讀)
師:芙蓉樓一別,辛漸即將回到故鄉(xiāng)洛陽與親人團聚,而這里就只留下詩人一個人了,再沒人陪他飲酒,陪他吟詩,與他交心了……想到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學生說感受)所以在第一、二句這樣寫道: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師引生再讀)。
(2)指導朗讀一、二句。讀出詩人與朋友離別時的惆悵,那份送別好友時的凄涼孤寂。
2、教學三、四兩句,感受詩人高潔的情懷。
。1)師:天亮了,這對好友就要分別了。如果是你,會讓友人給你的家人帶什么話呢?但是詩人王昌齡卻是只是囑托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出示后兩句詩)
。2)師:芙蓉樓一別之后,辛漸即將回到洛陽,見到家鄉(xiāng)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xiāng)可能會有哪些親友?(年邁的雙親、結(jié)發(fā)妻子、兄弟姐妹、友人)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后可能會問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回來?是否吃飽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錯?為什么屢遭貶謫?)
。3)師:這些王昌齡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讓辛漸告訴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壺!边@究竟是為什么?(課件插入詩人生平簡介:王昌齡才華橫溢,官至縣蔚。四十一歲時因事獲罪,被貶謫嶺南,北返長安時在江寧縣任職,在江寧數(shù)年,又遭人底毀,五十一歲時又一次遭到貶謫,被貶到更為偏遠的龍標。王昌齡一生中竟兩次被貶。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時間,為官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貶謫中度過的!可以說,他一生壯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飽受煎熬的貶謫歲月里,他依然堅守自己的理想,從未改變過自己冰清玉潔的品質(zhì),也從未改變過報效國家的志向。
通過了解了詩人的經(jīng)歷,請再讀讀這一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字詞體會到的?(板書冰心、玉壺)“冰心”是什么意思?詩人想用它說明什么?“玉壺”是什么樣子的呢?(里里外外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由此可見,詩人以冰心玉壺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師: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潔的心。。ò鍟焊邼崳
。4)引讀:所以當年邁的雙親問他:你會因橫遭誹謗非議而改變志氣嗎?王昌齡會堅定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結(jié)發(fā)的妻子問他:你會因為處境艱難而向惡劣的環(huán)境屈服嗎?王昌齡會深情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親密的兄弟問他:你會因為官場的坎坷遭遇而改變自己的氣節(jié),同流合污嗎?王昌齡會堅決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情深意重的友人問他:你會因為遭到貶謫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jié)操嗎?王昌齡依然會豪邁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師:王昌齡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吶喊:(師引生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3、歸納主題。
師:《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通過一孤一寒,烘托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壺”表明了詩人高潔的操守。同時“一片冰心在玉壺”也成為了全詩的主旨所在,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句。
4、熟讀成誦。
師:當我們理解了詩人與朋友離別的傷感,理解了詩人那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之后,讓我們再一次跟隨著這悠揚的樂曲吟誦這首詩,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播放古詩新唱)
六、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王昌齡寫的《芙蓉樓送辛漸》其實共有兩首,這節(jié)課學的是其中一首,描寫的是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出示詩句“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泵鑼懙氖穷^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我們來讀一讀。(生讀)從“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庇衷僖淮蔚莱隽嗽娙说墓录胖椤5还墉h(huán)境怎樣惡劣,內(nèi)心怎樣孤寂,始終改變不了詩人的高潔情操,因為他始終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壺”。(出示并引生再讀此句)
2、師配樂解說: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因而古人更重離別。士大夫們送行,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寫詩給自己的朋友。所以,表達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常見的主題。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
3、結(jié)束語:同學們,離別是岸上的踏歌,是碧空下的孤帆,是平明送客后孤獨的楚山。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還有很多表達離情別怨的詩歌。比如說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別》,王維的《山中相送》等等,大家課后可以去欣賞、品味
板書設(shè)計: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 ? ? ? ? 山孤
孤寂
高潔
冰心 ? ? ?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3
教學目標:
1、基本教學: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能背誦古詩。
2、情感態(tài)度:通過學習古詩,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3、潛力運用:自己會寫離別贈言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關(guān)于送別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以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即將結(jié)束小學生活,離開美麗的校園。隨著畢業(yè)的臨近,不知你們是否已經(jīng)感受到,在四月的`花香中開始彌漫離別的氣息;那么離別之際有沒有讓你牽掛的朋友,念念不忘的友情?你又有何話想對他(她)說呢?
2、過渡揭題:別急,我們暫且把這種思緒擱置一下,先來共同學習一首應時應景之作——其實是一首關(guān)于送別的詩歌。
播課件板書課題
介紹作者(穿插《出塞》)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看看誰是第一個有快又通順的讀完本詩的人。
2、指名讀,糾正不正確發(fā)音。
3、再讀,(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4、學生個人誦讀展示。
5、群眾誦讀
。丁⒊鍪締栴},初步理解
學生說自己認為的詩意,教師進行輔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不要害怕說錯。播課件(重點詞句)
播課件,描述詩的意境。
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shè)置了凄清的氣氛。第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情緒。后兩句,寫的是自己,但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xiāng),辛漸返鄉(xiāng),親友必須要問到詩人的狀況,所以詩人在送別辛漸時個性囑托他:“家鄉(xiāng)的親友如果問到我此刻的狀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象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焙髢删渥员缺鶋,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也證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jié)操。本詩既寫了朋友的離情別緒,更加寫出了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
展開想象誦讀詩,師生共評
7、背誦:
。1)試背——互背
(2)指名背——齊背。
三、積累訓練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課件出示)
。、那里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ㄕn件出示)
四、拓展。
1、贈言示范
2、寫離別贈言(課件播放送別)
板書設(shè)計: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寫景:渲染氣氛——寒雨
敘事點出送別——送客
抒情:證明心意——一片冰心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4
教學技能:
1、會認5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方法:
結(jié)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情感態(tài)度:
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搜集王昌齡的詩歌,或者關(guān)于送別的詩歌。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記得哪些詩人?關(guān)于王昌齡的詩歌你記得多少?能背一下嗎?
2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你又知道那些關(guān)于送別的詩歌?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由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寫的關(guān)于送別的詩歌。
板題——讀題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看看誰是第一個有快又通順的讀完本詩的`"人。
2指名讀,糾正不正確發(fā)音。
3再讀,要求:連貫。
4賽讀,(分小組進行)。
5你把詩歌讀的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嗎?
。1)學生說自己認為的詩意,教師進行輔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不要害怕說錯。
。2)學生看圖,聽教師描述詩的意境。
。3)播放配樂FLASH,師范讀(出示朗讀記號),學生邊聽邊體會意境。
。4)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6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來吧,讓我們走進作者,體會他的情感,體會那份傷感。
。1)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2)指名想象畫面讀詩,師生共評
。3)播放配樂FLASH,指名配樂讀。
7要是能背下來哪就好了,你能嗎?
(1)試背——互背
。2)指名背——齊背。
。3)學生個人誦讀展示。(配樂)
。4)集體誦讀(配樂)。
三、總結(jié)。
板書:(古詩全文)
知識鏈接:
王昌齡(?~約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曾與孟浩然交游,“二人數(shù)年同筆硯”(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jīng)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jīng)湖南岳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
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世稱王江寧。在江寧數(shù)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詩在生前就負盛名,人稱“詩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寧”。他的七絕前人往往以之與李白并稱。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01-04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02-21
送芙蓉樓辛漸教學反思11-08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10-29
涉江采芙蓉教案06-18
《黃鶴樓》教案07-04
黃鶴樓教案08-15
高中語文《涉江采芙蓉》教案04-06
《黃鶴樓送別》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