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先說一個詞語,你仔細聽,然后照樣子說幾個這樣的詞。師:楊柳依依(板書在黑板上) 老師選取了其中幾個詞語寫在了黑板上,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 這些詞都描寫了一些動人的場景,我們如果平時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并注意恰當運用到我們的習作中去,一定會使我們的作文增色不少。
二、導入:
1、我們現(xiàn)在開始上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板書課題) 誰來讀一讀課題?這個“弦”字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讀一讀課題,注意讀準字音。
2、“弦”指的是—琴弦,“絕弦”就是—扯斷琴弦。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指生說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伯牙為什么絕弦呢?
三、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先自己讀一讀文章,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自由讀文) 同學們讀的都很認真,我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課文 指名讀3 (你讀的很流利;這一句話不太好讀,誰再來讀一讀;聽老師讀一讀,你再來試試??) 指導讀 “兮”是一個語氣詞,拖音 真好,讀文言文,就應該這樣慢慢讀,慢慢品,讀出其中的韻味
2、聽老師讀,體會讀文言文的感覺
3.(出示停頓)請同學們看著屏幕上標注的停頓符號,自己練習讀一讀文章 生練讀 誰來讀一讀
4.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四、初步感知
同學們,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分別是誰?(板書人物)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段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手頭的資料理解每一個句子的意思,讀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和同學老師交流交流生自學 五、細讀品析,感悟知音
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課文中有一句話介紹了伯牙和子期,找出來 指生說 他們一個---擅長彈琴,一個---善于傾聽。
你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呢? 快速瀏覽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怎么理解這句話?指生說這里“善哉”的“善”和“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的“善”意思一樣嗎?怎么不一樣?指生說一個字有多種意思的現(xiàn)象在古文中很常見。這正是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將如何贊嘆?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將如何贊嘆?
這是古代子期的贊嘆,現(xiàn)代的子期又會怎么贊嘆?我們這些90后的子期會怎么贊嘆?
我們的語言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這是中華語言文字的另一特點 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再讀這兩句話。 3、同學們,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指生說(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假如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
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當“伯牙鼓琴,志在 ,鐘子期曰??指生說 無論伯牙彈什么,子期都能理解,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4、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來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的知音情。 生讀
5、其實,伯牙和子期的相識緣自一次山間偶遇:(出示資料) 此時伯牙的心情如何?(樂曲)
伯牙于是把這驚喜、欣喜、與激動化作動人的樂曲在山間流淌, 假如你是伯牙,你最想對子期說些什么? 拿起筆來寫在書上空白處 我們來交流一下
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他們也許還會談論——人生、談理想,談志向??
同學們,只有這樣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只有這樣知心的人我們才叫他——知音!
此時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訴全天下的人,我終于怎么樣? (找到知音了。 帶著這種感覺來讀讀這段話
6、是啊,人生得一知己難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從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伯牙和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來年中秋再來相會。無奈世事難料,第二年伯牙如約來到了江邊,等待他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墳墓——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睂W生讀。子期已死,伯牙又要回到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這種無人能傾訴的痛苦,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那就是—破琴絕弦-- (讀)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他所有的期望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理解伯牙此時的心情---—(讀)
六、拓展總結: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里,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 (出示詩歌)
我們一起來讀,共同體會伯牙痛失知音的悲痛之情生齊讀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
2、《伯牙絕弦》全文僅僅77個字,卻讓我們讀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識相知,讀出了情深意長;只有77個字,卻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真是簡約而不簡單。讓我們伴著動人的旋律再讀這個故事,把這凝練、精美的語言留在我們心中。
齊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2
課題:《學會看病》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或理解打蔫兒、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艱澀、忐忑不安等詞語。
2.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重、難點
理解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最近學過的幾篇課文里所包含著的濃濃的父母之愛深深地打動著我們。我想用一首小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會背的同學可以輕輕跟老師一起背:《媽媽的愛》。
(背完后)是啊,媽媽的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墒怯羞@樣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fā)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yī)生的媽媽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y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文章。(板書:學會看病,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
2.勾畫詞語。查閱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詞。交流對詞語的理解,師重點指導理解以下詞語:
喋喋不休:說話沒完沒了。
按圖索驥: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找好馬。本文是說照樣子去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4.理解內容,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同桌合作讀課文,并勾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
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師點撥,并指導朗讀。
1)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變了主意、立刻心軟了、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這些語言和心理的描寫,反映出母親內心的矛盾;愛和真情包含其間。兒子到醫(yī)院后母親很擔心,后悔與自責。
2)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后悔,我想、時間是艱澀的.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體會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通過讓兒子學習找醫(yī)生看病,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說一說
文中的母親棉隊生病的孩子并沒有及時給孩子看病或送進醫(yī)院,此時你對這位母親一定有看法,請你說說吧。(全班交流)
四、寫一寫
請把文中的母親與自己的父母比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話想對你的父母說呢?請寫下來吧,回家拿給父母看看,看后請父母也寫上幾句。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錄音新聞的形式及它與其他新聞形式的異同。
2.通過模擬播音鍛煉具有播音員感情、形式的朗讀。
3.培養(yǎng)祖國榮譽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清新聞的基本特點和結構。
2.學習語言、訓練朗讀。
課前準備
通過收音機聽2-3則有意義的廣播,并做詳細筆錄。
朗讀課文,準備模擬播音。
教學設計
一、導入
組織學生讀一讀新聞廣播的筆錄。
教師點評,簡介新聞的有關知識。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分角色通讀課文,教師隨機正音,疏通字詞。
本文是1982年10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fā)射成功的廣播稿。這是一篇錄音廣播稿。錄音廣播稿和一般廣播稿不同的是,它是由文字和現(xiàn)場錄音結合起來報道有關事件,比一般的廣播稿能更全面、更具體生動地報道事件的具體情況,使人猶如身臨其境。課文中,括號中的文字就是對錄音內容的說明。
2.再次通讀課文,了解火箭發(fā)射過程。找出新聞的標題和導語。
提問:這篇新聞的標題和導語分別在哪里?
標題:喜看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fā)射成功的壯觀景象
導語:在第二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是個引子,交代通訊員和新聞標題,是錄音新聞的特有形式。
3.通過比較,了解錄音新聞特點的知識。
、龠@則新聞中,括號里的文字是對錄音內容的說明,這些文字去掉與保留有沒有不同?
學生答題后教師再講,這些文字豐富了新聞報道的內容,增強了所報道的'材料的真實性,縮短了聽眾和事件發(fā)生現(xiàn)場的距離。
、趶倪@里我們能看出“錄音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
材料真實,報道全面。
、圩鳛閺V播稿,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殊的表現(xiàn)嗎?
有“各位聽眾,你們好,現(xiàn)在向你們報道……”等口語化的表達。這樣能使聽眾易于接受。
三、精讀課文內容
1.組織學生閱讀課文畫出表示時間的句詞,并分析作用。
這則新聞以時間為順序,報道事件的發(fā)生過程。先報道運載火箭發(fā)射情況,再報道運載火箭落水情況。報道運載火箭發(fā)射情況,從一小時準備開始寫起再寫到“還有兩分鐘”,“離發(fā)射時間還有一分鐘”,然后報道運載火箭的發(fā)射。報道運載火箭落水情況,先報道測量船的情況,后報道直升機的情況,也是按時間順序,這樣使事件發(fā)展十分清楚,便于聽眾收聽。
2.課文除時間語言準確外,還有許多形象的語言,把它們找出來,看看它們對錄音新聞有什么作用。
從景物描寫的作用、比喻手法的表達作用等方面談,言之有理即可。
四、設置活動:模擬播音
以課文播音稿為基礎指定學生組成一個小組進行模擬播音。朗讀時根據(jù)課文內容,確定感情基調,選擇適當?shù)恼Z調語速。
教案點評:
學生初學新聞這種體裁,有必要弄清楚新聞的基本特點和結構。為了便于學生盡快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在教學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反復這樣的認識規(guī)律,不從知識概念切入,而從對新聞廣播的的復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口語和書面語言的自然結合是本文的語言特色,是學生學習語言、訓練朗讀的好教材,因此,語言的學習與訓練朗讀列為教學重點之一。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1)理解標題“勇氣”的含義;(2)分析人物形象。
2、能力要求:(1)訓練學生把握重點、準確復述課文內容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通過分析人物肖像、語言、行動描寫,歸納人物性格特點的能力。
3、情感目標:(1)學習法國人民為爭取和平自由、捍衛(wèi)自己的信仰的獻身精神。
(2)培育學生堅韌不拔的品質和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人生觀。
(二)教學思路
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上)的《勇氣》選擇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前一天,平靜地敘說了不平靜的情節(jié),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中的人性美一一讓侵略者無法理解的“勇氣”。我的教學思路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一討論領悟,合作探究一拓展延伸,張揚個性”。
二、過程設計
(一)教法學法
情景式教學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法。
(二)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搜集有關勇氣的名言或詩詞;
(3)收集閱讀描寫勇氣的文章或故事。
2、激發(fā)興趣,引入話題。
同學們聽說過叫良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嗎?為了保護部隊主力,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五名八路軍戰(zhàn)士勇敢地把敵人引向懸崖,最后縱身跳下。同樣是在戰(zhàn)爭中,《勇氣》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另外兩種不凡的勇氣。到底是什么樣的勇氣呢?
3、背景資料,進入情境。
播放課文中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資料。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速讀,以美國傘兵的口吻復述課文。
5、討論領悟,合作探究。
(1)分組討論,分析人物形象。
(2)結合背景,思考他們?yōu)槭裁茨鼙憩F(xiàn)這樣的勇氣。
(3)小結: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
6、拓展延伸,張揚個性。
(1)中外各領域名人實例。
(2)學生交流自己的經歷。
(3)有關勇氣和信仰的格言。
7、結束。
點明反戰(zhàn)和崇尚和平的主題。祝愿大家勇氣無限。
8、作業(yè)。
寫一篇《勇氣》的讀后感。
(三)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本課詞語的意思,掌握課后復習內容。
2.通過讀,弄懂課文的意思,練習用幽默的語言來讀人物的對話。
3.懂得即便是大科學家也有弄錯的時候。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幽默語言的含義。
教學準備:人物情景對話的課件。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不用謝,爸爸。
學生齊讀課題。這一課的課題是以人物的語言為題,中間加了逗號,結尾沒加標點符號。
二、學習基礎知識:
1.檢查預習情況。
2.學生匯報、互相補充。
3.教師補充。
4.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三、鞏固字詞。
四、讀寫下列詞,寫一寫。
平坦 眼鏡 弄掉 遞給 告訴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理解講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帶著感情色彩來讀人物對話。
1.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
一天公共汽車上愛因斯坦小姑娘
2.對話的內容,事情經過。
。1)愛因斯坦怎樣把眼睛弄掉了?(可任意聯(lián)想)
。2)他為什么沒有找到?(可任意聯(lián)想,可舉例說明眼鏡的重要,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
。3)小姑娘把眼鏡遞給愛因斯坦的時候,他為什么說謝謝?如果他知道遞給他眼鏡的人是自己的女兒,他會怎樣表示?他究竟知不知道遞給他眼鏡的人是誰?為什么?
。4)小姑娘為什么說不用謝?
3.幽默語句的含義是什么?
二、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三、用較豐富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擴寫文章。
可加進環(huán)境描寫;可加進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可加進一些情節(jié);可對人物語言進行較細致的描寫;可再設計一些幽默情節(jié)。
四、作業(yè):
1.正確書寫生字。
2.你一定看過許多漫畫,大多含有一定的諷刺或幽默,試畫一幅含有幽默感的漫畫。
五、板書設計:
時間:一天
地點:公共汽車上
人物:愛因斯坦小姑娘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園地》教案02-21
語文樂園教案06-08
(經典)語文教案07-26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精選)07-30
[經典]語文教案08-03
(精選)語文教案08-06
語文教案【精選】07-25
語文教案03-09
語文教案03-10